新華社長春10月26日電(記者陳俊,、王昊飛,、孟含琪,、李典)26日,,北京冬奧會迎來開幕倒計時100天,。從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以來,,中國各地向冰雪體育,、文化,、旅游,、產業(yè)等領域高質量發(fā)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因冬奧會結下“冰雪奇緣”,。
北京2022年冬奧會迎來開幕倒計時100天,。新華社發(fā)(胡星宇攝)
“冰雪啟蒙”
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希臘采集成功,,中國短道速滑名宿李佳軍參與了火種在古奧林匹亞的傳遞,。46歲的李佳軍是中國首個獲得冬奧會獎牌的男選手。20世紀80年代末,,他的母校長春市平泉小學成為當時中國冰雪教育的一面鏡子,。
那時,平泉小學的學生每天上學要帶兩個飯盒,,一個裝飯,、一個裝冰,到校后第一件事是把飯盒里的冰扣在操場上,。3個星期后,,參差不齊的冰塊形成規(guī)模,老師們便趁著寒夜?jié)菜?、銼平,,一座校園冰場“落成”。
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區(qū),,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學生們在滑雪教練的指導下練習坡道側向移動,。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光陰荏苒,30多年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推進冰雪教育,,冰雪資源日漸涌入課堂。
霜降剛過,,11歲小鎮(zhèn)女孩金思續(xù)就開始期待冬天到來,。“我特別喜歡滑雪,,就盼著早點下雪,?!苯鹚祭m(xù)還在家里穿上滑雪服、蹬上雪板,,向記者展示犁式轉彎,、半犁式擺動等動作。
金思續(xù)的滑雪啟蒙來自吉林市船營區(qū)搜登站鎮(zhèn)中心小學校,。2016年,,這所位置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小學迎來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滑雪課。學校操場有條長300米的跑道,,雪季后它將成為“雪道”,。校長沙志勝說,學校在冬天增設滑雪課,,每班每周一節(jié),,全員參加,“孩子們哪怕小臉凍得紅撲撲的,,也不愿意下課”,。
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學生在滑雪課上體驗單腳雪地滑行。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多年來,,東北地區(qū)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和項目開展基礎,,體育和教育部門廣泛開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和“冰雪進校園”系列活動。吉林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處長王福海介紹,,全省已建成557所省級冰雪運動特色學校,,滑冰館和室外滑雪場已由2015年的5座和26座,增至目前的15座和50座,,每年利用自然冰澆冰場400塊以上,。
種下冰雪夢想的孩子們驚喜不斷:室內雪場、旱雪場等場地投入使用,,使滑雪不再是冬天專屬;部分城市將中小學每年寒假第一周定為“雪假”,;冬奧冠軍周洋,、李堅柔等成為公益推廣大使,到校園手把手指導孩子技術……
“比起我小時候,,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我對中國冰雪運動的未來充滿期待?!崩罴衍姼锌?。
“冰雪氛圍”
1980年在美國普萊西德湖,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啟第一次冬奧之旅,,開幕式揮舞著五星紅旗的旗手是長春速滑名宿趙偉昌,。今年71歲的趙偉昌回憶,,當年中國全部28名參賽選手在參加的5個項目中無人躋身前8名,大家深切體會到了與冰雪運動強國的普及差距,。
2021年3月30日在長春市家中拍攝的趙偉昌,,他手中的照片為1980年中國代表團在第十三屆冬奧會開幕式上入場(左)及1980年趙偉昌在第十三屆冬奧會男子1000米速度滑冰比賽中(右)的照片。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過去,,我國許多省份百姓對冰天雪地缺少體會,,更別提參與滑冰滑雪了?!壁w偉昌說,,即便在我國東北也沒有像歐洲、北美一樣形成冰雪運動生活化的氛圍,,老百姓更習慣“貓冬”,,導致“冰雪人口”范圍窄、基數小,。
如今,,冰雪運動不斷升溫,曾對冰雪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的很多省份開始投建冰場,、雪場,。吉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地更是不斷夯實自然冰雪根基。
孫川家住深圳,,準備下個月請年假來東北“滑個痛快”,。作為“候鳥”,他近年來每逢雪季便會“飛”到東北,。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微信群,,群內好多都是計劃“開板”后就位的廣東雪友。
第七屆全國大眾冰雪季系列活動之一的超級定點滑雪公開賽揭幕戰(zhàn)在吉林省北大湖滑雪度假區(qū)舉行,。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更“近水樓臺”的是東北百姓,。在吉林市體育館滑冰場,體育局訓練競賽處副處長劉文向記者展示了一周計劃表——每個上冰時段都已排滿,?!叭绻豢紤]人力成本,場地得排到凌晨,?!彼f。
近年來,,在《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fā)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等政策釋放的紅利下,,中國冰雪人口結構發(fā)生著顯著改變,,規(guī)模加速擴大。隨著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我國的冰雪熱情將進一步點燃,。
“冰雪機遇”
鞋體可調節(jié)大小,能滑雪也能滑冰……這款名為短式冰雪滑橇的裝備2020年亮相“鳥巢”,,很快成為北京市中小學生冰雪嘉年華活動中的“網紅”,。
從最初的“土發(fā)明”變成校園的“流行款”,凝聚著冰雪器材研發(fā)和運動教學團隊的心血,。
“冰雪愛好者不斷增加,,我們想著開發(fā)一套不受場地限制的滑橇?!眮碜约质〉难邪l(fā)團隊成員曲博介紹,,樣品2017年問世后首次試水曾遭“當頭一棒”——運動員穿上后滑行速度慢,器材故障多,。團隊并未放棄,,他們看好中國冰雪裝備制造產業(yè)的藍海市場。
滑雪愛好者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區(qū)滑雪,。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聘請專家尋找故障,、改進裝置,重新進行上萬次測試……半年后,,質疑被點贊取代,。項目成功后,團隊又開始瞄準多功能造雪車進行技術攻關,。
近年來,,“冰雪版圖”不再限于局地。吉林在打造“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黑龍江在升級“中國一號冰雪旅游線路”,,重慶、南京,、武漢等城市也在探索反季滑雪產業(yè),。
最近長春百凝盾體育用品器材公司正在加緊生產新訂單??偨浝硗蹶柺峭艘刍\動員,他從一家?guī)资椒矫椎男∽鞣粍?chuàng)業(yè)到如今擁有規(guī)??捎^的企業(yè),。眼下,王陽正在為吉林冰雪產業(yè)博覽會參展進行籌備——這是全國首個以雪為主題的博覽會,,自2016年以來已連續(xù)舉辦5屆,,累計吸引27個國家和地區(qū)及15個省份近2000家參展品牌,,現場交易額累計7.5億元。
2020中國長春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jié)暨2020國際雪聯越野滑雪中國巡回賽長春站比賽在長春舉行,。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冰雪天地也是‘金山銀山’,。‘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會讓中國冰雪產業(yè)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期,?!蓖蹶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