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度:下過大雨之后不宜觀看熒光海,。夜光藻的最適鹽度應在29-33之間,,種群主要分布于海水表層,,下過暴雨或梅雨季節(jié)表層水體鹽度急降,這對夜光藻種群具有巨大的破壞力,。
熒光海=赤潮,?
有人認為:夜光藻對污染很敏感,它們生活在清潔的水體環(huán)境中,,因此熒光?,F(xiàn)象只會出現(xiàn)在污染較少的海灣。
圖10(來源:某攝影公眾號截圖)
其實事實恰恰相反,!
雖然夜光藻本身不具有毒性,,但是它的出現(xiàn)正代表了海洋環(huán)境的惡化!海水富營養(yǎng)化,,使得夜光藻作為食物的細菌,、藍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數(shù)量增加,有可能造成夜光藻的爆發(fā)性增長,,從而形成赤潮,。
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種水華現(xiàn)象,。它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突發(fā)性增殖和聚集,。
圖11赤潮爆發(fā)時大量魚類死亡(來源于網絡)
夜光藻赤潮對海洋生態(tài)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
夜光藻赤潮暴發(fā)時,,大量細胞黏附在魚的鰓部,,導致魚類因窒息而大量死亡,而死亡魚類的降解過程大量消耗溶解氧,、并釋放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對水體環(huán)境造成破壞。
有毒物質在魚,、貝類體內積累,,人食用之后可能引起中毒或死亡
夜光藻會攝食魚卵,造成漁業(yè)產量下降,。
夜光藻增加還會改變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它們對硅藻和橈足類糞便的攝食,阻止了硅藻和橈足類糞便的沉降,,不利于被固定的有機碳最終被儲存在相對穩(wěn)定的碳儲庫中(如埋藏在海底,,變成不易降解的形式等)。
看來,,熒光海雖然美麗,,卻是人類不愿意看到的景色呢!
(本文夜光藻的照片皆為作者拍攝,,請勿盜用)
參考文獻:
1,、 Tsarkova A S, Kaskova Z M,, Yampolsky I V,。 A Tale Of Two Luciferins: Fungal and Earthworm New Bioluminescent Systems[J]。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6,, 49(11):2372-2380。
2,、 Harrison P J,, Furuya K, Glibert P M,, et 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d and green Noctiluca scintillans[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 29(4):807-831,。
3,、 Miyaguchi H,, Fujiki T, Kikuchi T,,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loom of Noctiluca scintilla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Sagami Bay, Japan[J],。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2006, 28(3):313-324,。
4,、楊穎,張逢春,。熒光素酶的分類,、結構與應用[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2006,,7(5):411-415。
5,、宋書群,,李才文,孫軍,。夜光藻有性繁殖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16,,36(9):2451-2459,。
6、 Lapointe M,, Morse D,。 Reassessing the role of a 3‘-UTR-binding translational inhibitor in regulation of circadian bioluminescence rhythm in the dinoflagellate Gonyaulax。[J],。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8, 38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