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臀大肌連接的距離相當短,,而在移動大腿時需要產(chǎn)生極大的力量,因此臀大肌變得非常大,。然而,,又由于受到空間的限制,臀大肌纖維需要向外擴展,。在重力作用下,,臀大肌的下垂造就了我們標志性的臀部形狀。
就人類這一物種而言,,屁股的形狀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從四足猿類演化為雙足猿類時,我們的骨盆經(jīng)歷了劇烈的變化,,以支撐整個軀干的重量,。這一過程需要我們臀部的許多肌肉重新定向,,最終使臀大肌處于非常奇怪的位置,看起來幾乎是掛在我們的骨盆上,。很少有其他哺乳動物具有像我們所說的“屁股”,。就拿馬來說,它們身體后部也發(fā)育得非常豐滿,。和人類一樣,,發(fā)達的臀肌也是馬發(fā)育出渾圓屁股的原因。然而,,與人類不同的是,,馬屁股演化成這一形狀是通過其他臀肌——主要是臀中肌——的擴張。事實上,,對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來說,,較大的臀中肌才是標配。人類之所以發(fā)展出獨特的臀大肌,,無疑是為了滿足奇特行走方式的生理學需要,。
弗朗索瓦·塞里恩(Francois Therrien),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恐龍古生物學館長
大約3.5億年前,,第一只在陸地上行走的四足動物長著大大的尾巴,。它們的尾部肌肉之一——尾骨肌——連接著尾巴基部和大腿骨(股骨),曾經(jīng)在它們的水族祖先身上用于游泳的尾部肌肉,,如今用來向后拉動后肢,,進而幫助這些動物向前行走。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這一肌肉保留在許多后來的動物身上,,并且仍然被如今活躍的大量動物——如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所使用。這些動物通常具有長而大的尾巴,,因為它們非常依賴尾骨肌爬行,。
然而,在大約3億年前,,一類稱為合弓綱(synapsids,也被稱為獸形綱)的動物——現(xiàn)在哺乳動物的祖先——身上發(fā)生了新的改變,。對這些動物來說,,尾巴的重要性降低,它們開始用另外一組肌肉來幫助運動,,即臀肌,。這些肌肉連接了骨盆和大腿骨,而不會附著到尾巴上,。在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里,,合弓綱動物的尾巴演變得越來越小,,最終尾骨肌不再與行走有關(在2億多年前哺乳動物首次出現(xiàn)的時候,尾巴與它們的身體相比已經(jīng)非常小,,而且不再與運動有關),,而臀肌的體積越來越大,最終形成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