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增的“萬封來信”中,,有的二戰(zhàn)受害勞工不僅詳述自己的遭遇,還憑回憶畫出當年自己勞作工地的地圖,。中新網記者 張龍云 攝
搶救真相:讓“活證人”不再沉默
在萬封來信中,,童增第一次知道在七八十年前的那場戰(zhàn)爭中,日軍在中國制造的大屠殺慘案遠不止教科書中大家熟知的那些,,侵略者對于中國民眾的迫害,,也遠比影視劇表現的更為悲慘,。
在這些信中,有的受害老人口述遭遇,,讓別人代筆寫滿幾十頁信紙,;有的受害勞工不僅詳述自己的遭遇,還憑回憶畫出當年自己勞作工地的地圖,;有的慰安婦和大屠殺幸存者在信中附上照片,,以及全村受害者按下的紅手印……
“有時候讀著讀著就不禁流淚,那些老人回憶起半個世紀以前的遭遇,,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時間無法抹去侵略者給他們留下的傷疤,。”再次向中新網記者展示20余年前的泛黃信件,,童增依然難掩悲傷。
有統(tǒng)計稱,,二戰(zhàn)期間,,中國至少有20萬以上婦女被迫淪為慰安婦,至少有41758名中國勞工被強擄充當苦力,,而細菌戰(zhàn),、大屠殺中的死難者,數目之多則已無法統(tǒng)計,。
在童增看來,,“與那些統(tǒng)計數字相比,這萬封來信訴說的真人真事,,讓那段歷史更鮮活,,也更刻骨銘心。”
因為“刻骨銘心”,,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童增選擇走向了一條搶救真相、討回公道的道路,。他一次又一次把這些來信老人的材料,,以及要求道歉賠償的控訴信遞交到日本駐華大使館,但結局始終是杳無音訊,。
也是從那時起,,童增陸續(xù)與信中的戰(zhàn)爭受害者取得聯(lián)系,并支持他們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也為死難同胞討一個遲來的公道,。這其中就包括后來遠赴日本控訴日軍暴行的侯巧蓮。
同樣是萬封來信中的一位,,山西一位名叫張雙兵的鄉(xiāng)村教師在收到童增的回信后,,更加堅定了自己為山西慰安婦討公道的決心,,他尋訪百余名慰安婦,并帶著老人多次到日本法庭控訴,。張雙兵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