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密碼”
萬慶良主政之地的城建轟轟烈烈,,幾乎重建一座新城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對選任干部提出考核評價標準,,其中主要是進行干部量化考核和實績考核,,一度各地都出現(xiàn)“唯GDP論英雄”的選拔觀。
萬慶良在梅州的多位老同事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萬慶良的施政思路正契合了這一考核標準。
萬慶良的梅州老同事和老領導們認為:從蕉嶺到揭陽,,再到省府廣州,,萬慶良的施政風格一脈相承,只是舞臺越來越大:通過經(jīng)營城市“生錢”,;大搞城市建設,,改善城市面貌;通過拉大項目落地和房地產(chǎn)開發(fā)快速拉動GDP增長,。這正是萬慶良的升遷密碼,。
蕉嶺及揭陽經(jīng)濟落后為廣東共識,廣州“家底”也并不富裕,。2011年,,時任廣州市長的萬慶良介紹,廣州每賺一元錢,,自己只留下兩毛六,,大部分都上繳給國家和省。“從財政收支比例來看,,廣州非常缺錢,。”
“沒有錢就沒有辦法搞城建,因此,,經(jīng)營城市成為萬慶良施政的關鍵,。”梅州一位老干部說,。
公開資料中,萬慶良在主政揭陽時期第一次提出經(jīng)營城市的概念,。2007年,,萬慶良在揭陽市委四屆三次全體會議上提到:在城市建設上,要善于用經(jīng)營城市的理念,,整合土地,、道路、廣場,、公共設施等有形無形資產(chǎn),,面向市場,,靈活運作,,以城養(yǎng)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
萬慶良經(jīng)營城市的思路在廣州一以貫之。據(jù)公開報道,,2010年廣州土地出讓收入為455.6億元,,2011年達到475億元,2012年為412億元,,2013年躍升到762億元,。
“城建及上項目的背后是政績,有了政績就可以升官,。”梅州宣傳系統(tǒng)一位退休干部總結,。
上述老干部說,萬慶良主政之地的城建轟轟烈烈,,幾乎重建一座新城,。這與很多體制內(nèi)官員求穩(wěn)的心態(tài)不同,“與萬慶良的出身有關,。”他說,。
萬慶良出身農(nóng)家,少時歲月艱苦,。多位老干部分析,,出身帶給了萬慶良好學、隱忍,、能吃苦,、謙虛等良好美德,但也導致“他急于求成,,不睡覺也要做好,;非??释玫酵抡J可和領導賞識。這也是他做了很多'有魄力的工程'的動因,。”
此外,,萬慶良的口才出眾以及年齡優(yōu)勢在個人升遷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經(jīng)常脫稿講話,,善用排比句,;領導下來考察工作,匯報工作時講得好就證明有水平,。”梅州一位老干部說,,“而在干部提拔體系中,年齡幾乎意味著一切,,一步快步步快,。”
上述干部說,萬慶良在仕途上“每一步都踩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