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余件全球征集的日軍侵華鐵證等二戰(zhàn)史料現(xiàn)身南京 泱波 攝
近十名世界各地捐贈者,,跟隨自身捐贈的文物、史料趕到紀念館,。
桌面上,,擺放著沈陽市民張廣勝捐出的16件“慰安婦”使用過的木碗、漆木盒,、化妝品瓶子等證物,。
據(jù)其介紹,東北冬季干冷,,雪花膏成為“慰安婦”的必備品,。“這些實物,是在東北的原日軍將校俱樂部所在地發(fā)現(xiàn)的,,該處現(xiàn)為東北'慰安所'遺址,。日本戰(zhàn)敗潰逃時曾企圖滅證、放火燒毀建筑,,但這些物品在大火中幸存,。”
大洋彼岸的美籍華人魯照寧,帶著從海外網(wǎng)站上征集、收購的侵華日軍酒杯,、日本出版侵華書籍,、新聞?wù)掌?3件物品、資料,,風塵仆仆趕到南京,。
“我?guī)椭亦l(xiāng)的紀念館征集資料,是要揭露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讓全南京,、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進一步認知這段歷史”,,魯照寧說,。
祖籍南京的魯照寧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定居美國,十年前,,他在海外讀到華裔女作家張純?nèi)绲臅?,心靈觸動,倍受感染,,立決以綿薄之力維護歷史真相與和平,,開始了海外“網(wǎng)淘”-中國捐贈之路。七年來,,他先后6次為紀念館征集各種文物史料580件,。
像他這樣從海外征集文物并無償捐出的國際人士還有諸多。如日本真宗大谷派圓光寺住持大東仁,,本次再向紀念館捐贈87件珍貴史料,,九年來,他不間斷協(xié)助紀念館收集了1700余件文物,、資料,。
南京在全球范圍內(nèi)征集文史資料范圍、渠道愈發(fā)擴大,,征集工作官方,、民間共同參與,仍在繼續(xù),,沒有止境,。至新一批新增文物、史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館藏已達15.8萬余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