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一個人身處什么樣的逆境當中,只要你能積極地面對生活,,無私地為他人奉獻,,抱有遠大的理想,那么你無論將來成為工人,、農(nóng)民,、學者、醫(yī)生,、教師,,或者國家干部,都能為人民服務,,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為棟梁之才,。
近平這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志存高遠,。但他的遠大理想,,恰恰不是當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為老百姓辦實事”,。他2015年回梁家河來,跟全村人說過一句話:“當年我離開梁家河的時候,,我就有個想法,,如果將來我有機會從政,我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工作,?!碑敃r我聽到這句話,再回想當年他的所作所為,,心里非常感動,,眼淚差一點掉下來。那一刻,,我相信村里人也同我一樣的感動:咱們近平的理想,,今天確實是實現(xiàn)了。
回顧近平和梁家河的這些往事,,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一點,,就是近平?jīng)]有變,梁家河人也沒有變,。表面上來看,,近平從一個無依無靠的普通知青,成為了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梁家河從一個貧窮閉塞的小山村,,變成了全國聞名的地方,。但是本質上,還是和四十年前一樣:近平還是那個為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梁家河人也還是成群結隊送近平去上大學的那些淳樸老百姓,。
近平說:“當年我人離開了梁家河,但是我的心一直留在這里,?!逼鋵嵨宜斫獾摹斑@里”并不是單指我們梁家河,而是指我們中國每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每一個平凡的老百姓,。
我很高興能通過你們的采訪來回憶一下四十多年前的往事。我本人就是一個純粹的老百姓,,我從參加工作到離崗,,一直都是一名普通職工,,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領導職務。
我與近平相識,,正是在“文革”那個動蕩年代,,但是對近平的思想和價值觀起作用的,并不是標語,、口號和高音喇叭的灌輸,,而是知青歲月那日復一日艱苦的生活和勞動,是當年同我們農(nóng)民兄弟朝夕相處的那二千四百多個日日夜夜對他產(chǎn)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其中更多的是情感上的融合,,是精神上融為一體,是近平扎根黃土地,,成為我們農(nóng)民兄弟中的一員,,由此所形成的與我們一樣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這個國家未來的一種期望,。
近平說:“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個有大學問的地方。人生處處留意,,皆有學問,。”確實是這樣,,同樣的這條山溝溝,,我們村里人從這條溝接他來到梁家河;七年以后,我們又把他從這條溝送出去,,在梁家河這個山溝溝里,,近平度過了人生最艱苦的七年。
2002年5月,,我聽說習仲勛逝世的消息,。那個時候各方面的條件有限,,我就到縣上的郵局給近平發(fā)了一個電報,,表示哀悼。幾天后,,近平給我回了話:“電報收到了,,非常感謝!”要知道,在近平剛來梁家河插隊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他的父親習仲勛曾是國務院副總理,,只知道他是從北京來的知青。后來,,其他的知青都陸陸續(xù)續(xù)離開了,,而近平還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離開,,并且在入黨、上大學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慢慢地,,我們才知道他的身份,都替他著急,,可是他并不著急,,真正扎根農(nóng)村為群眾做事,打淤地壩,、修梯田,、辦沼氣……一干就是七年!村里的人都說:“真沒想到近平是國務院副總理的兒子,真沒想到國務院副總理的兒子能給咱建沼氣池,、打淤地壩!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近平在梁家河插隊的這七年,,是受苦受難的七年,是踏踏實實干出來的七年,。在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詮釋了他說的那句話:“干在實處,走在前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