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做南鑼鼓巷,,筆者每天上下班都要坐6號線地鐵從它下邊經過,。這幾年來,,老家來的朋友啊,、同學啊,,除了天安門,、故宮是第一選擇之外,長城等遠距離的景點已經不是他們的必選,,反而南鑼鼓巷這種還保留著老北京胡同味道的地方和后海一樣成為外來旅游的重要選擇,。更何況習大大還專門到南鑼鼓巷地區(qū)來調研過呢。很多商家們正是看中了南鑼鼓巷這種所謂的人文氣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于是在南鑼鼓巷半火半不火的時候就租下了小門臉開了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店,。
這幾天,,在南鑼鼓巷有一家叫做樸道草堂書店就一下子火了一把。原因并不是世界讀書日的到來他們家收到了諸如習近平總書記或者李克強總理的回信,,而僅僅因為他們家的門臉屬于違規(guī)開墻打洞,,要封起來恢復成原來墻的樣子。于是店家不干了,,充分發(fā)揮了當下互聯(lián)網中自媒體的強大作用,硬生生地炒作成了一個新聞熱點事件,,估計也夠政府部門忙活一陣子了,。
這個熱點事件一出來,當然會有各種評論的聲音蜂擁而至,,很多天然地仇視政府的評論者們從各個角度對這個拆違事件進行批評,,諸如“一刀切、不顧人文氣息,、政府的理念陳舊不能與時俱進”等等,。筆者看到有一篇文章叫做《整治拆墻打洞應依法而行》,其中提到“市民認為開墻打洞給市民提供了便利,,并不會有太大的安全隱患,,也不會影響市容”,而且這還是一個叫做“才良律師事務所官方號”的公眾號發(fā)的,。
筆者忍不住要問一下,,這里的“市民”指的是什么層面的市民呢?是這附近的原住民還是有北京戶口的居民,?亦或是更廣義上的絡繹不絕的游客,?不管是北京這座偌大城市的市民還是外來的游客,他們當然可以看完書就離開,,而附近的原住民則是受到干擾最大的,。而且誰說沒有安全隱患呢?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把自己家里的窗戶開大一些,,可是這牽扯到我們樓上樓下所有人的安全。再比如夏天到處橫行的烤串店,,食客們當然不會去理會不遠處居民們晚上的生活,,因為他們喝醉之后溜之大吉。所以,,我們討論當然要在依法的前提下,,考慮到絕
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才行。
據(jù)了解,,2016年,,北京市拆除了3000萬平米被視為“非法建筑”的小店鋪,、飯館和水果攤點。今年北京市的目標是拆除4000萬平米建筑,,一季度,,北京已經拆除違法建設1180.3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29.5%,,拆除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其中,城六區(qū)拆除456.5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32.2%,;核心區(qū)拆除13.3%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55%,。
拆違整治的結果是什么呢,?筆者的眼睛看得見,很多朋友們在朋友圈里曬的照片也看得見:社區(qū)非正規(guī)底商和街邊低小散亂的小門臉越來越少,,以前那些看上去我們需要依賴的賣主食的違建小廚房雖然沒有了,,但其實也沒怎么影響我們的生活,超市里也有的是主食,;違規(guī)的私搭亂建越來越少,,疏解整治后的街道更加干凈整齊,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健身器材和花花草草,,尤其是在這個季節(jié)里,,讓人看上總會有一種美好的感覺。
至少從目前來看,,拆違整治行動是得民心的,,是真正讓市民看到生活質量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