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22日)上午,云南省環(huán)保廳聯(lián)合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與植物所,,共同對外發(fā)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這也是我國發(fā)布的首個省級生物物種紅色名錄。
評估范圍:
《紅色名錄》總計評估了11個類群的25451個物種,。其中大型真菌和地衣分別為2759種和1067種,,高等植物19333種(苔蘚植物1912種、蕨類植物1363種,、裸子植物115種,、被子植物15943種),,脊椎動物2285種(魚類619種、兩棲類190種,、爬行類211種,、鳥類949種、哺乳類316種),,另外魚類有7個亞種按評估標準列為“不予評估”,。
評估結果為:
絕滅8種:小葉橐(tuó)吾、干生鈴子香,、小葉瀾滄豆腐柴,、單花百合、云南刺果蘚,、大鱗白魚,、異龍鯉、滇池蠑螈,,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0.03%,;
野外絕滅2種:三七、杜仲,,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0.01%,;
地區(qū)絕滅8種:心葉猴耳環(huán)、閉殼柯,、白背兀鷲,、黑兀鷲、藍冠噪鹛,、斑嘴鵜鶘,、雙角犀、爪哇犀,,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0.03%,;
極危381種:巧家五針松、水松,、貢山三尖杉,、滇南蘇鐵、爪哇野牛,、豚鹿,、虎、林麝,、金錢豹,、西黑冠長臂猿、雙角犀鳥,、綠孔雀,、赤頸鶴,、蟒、凹甲陸龜,、斑鱉等,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1.50%,;
瀕危847種:紅豆杉,、多岐蘇鐵、高黎貢羚牛,、馬來熊,、滇金絲猴、眼鏡王蛇等,,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3.33%,;
易危1397種:巖羊、小熊貓,、黑熊,、灰孔雀雉、黑頸鶴,、蟲草,、松茸等,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5.49%,;
近危2441種:赤麂,、果子貍、白腹錦雞等,,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9.59%,;
無危:16356種,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64.28%,;數(shù)據(jù)缺乏:2991種,,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11.76%;不宜評估:1013種,,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3.98%,;不予評估:7種,占評估物種總數(shù)的0.03%,。
據(jù)專家介紹,,《云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是我國發(fā)布的首個省級生物物種紅色名錄。紅色名錄評估是一項物種滅絕風險評估,。通過這一評定,,來預警物種的生存危機。本次評估集全國200多位專家學者之力,,對云南省已知野生動植物物種進行的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同時首次將大型真菌和地衣列入生物物種紅色名錄評估,。是迄今為止評估對象最廣、信息最全,、參與專家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云南省生物物種生存狀況評估,。該名錄將為政府部門相關決策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jù),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