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播的反腐專題片《巡視利劍》首次披露了13位“大老虎”的懺悔,。
“懺悔”,,原本是佛教用語,后來引申為認識了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并決心改正。所有犯了嚴重錯誤的黨員干部,都必須經歷一場改造思想的懺悔,他們的懺悔錄不是隨手寫寫的日記隨筆,什么時候寫、寫什么,、怎么寫,都有“規(guī)矩”,。
9月14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在“回復選登”欄目中刊發(fā)了網友“小事一樁”的提問:被審查人的懺悔反思錄,一般在什么時候撰寫,?審查期間,,還是審查結束、黨紀處理結果宣布之后,?有什么要求嗎,?
對此,中央紀委第二紀檢監(jiān)察室鐘爾實答復網友:懺悔錄是被審查人在系統(tǒng)梳理自身錯誤,,深刻反思思想根源的基礎上撰寫的文字材料,,記錄了被審查人思想認識的轉變歷程,具有很強的警示教育作用,。被審查人員的懺悔反思錄,,一般是在審查期間進行撰寫,,要求被審查人員在懺悔錄中系統(tǒng)交代自身問題,全面查找原因動機,、認真剖析思想根源,、深刻反省自身錯誤,真誠表達對辜負組織教育培養(yǎng),、對黨的事業(yè)造成損害的悔恨,,同時也可以加入對其他黨員領導干部的警戒、對家人的愧疚等方面的內容,。
今年1月9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針對記者提出的“下一步貪腐高官懺悔錄會不會面向社會公開,?”的問題,,中央紀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表示,將在中央紀委的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逐步公開,。
今年6月,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刊文介紹,,寫懺悔錄是思想改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用好懺悔錄,可以發(fā)揮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
其實在此之前,早已有大批懺悔錄向社會陸續(xù)公開了,。2015年2月底,,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開通《懺悔與剖析》欄目,專門披露十八大以來查處的黨員干部,,尤其是廳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典型違紀違法案件,,剖析案情、公開當事人的親筆懺悔,。目前,,該欄目已經發(fā)布了28期典型案例,包含25人的懺悔錄,。這些字字錐心的懺悔,,對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