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助洗衣房。(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
參考消息網(wǎng)4月15日報道 美媒稱,,在香港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海產干貨行鱗次櫛比,一筐筐的海參和扇貝,、鮑魚爭搶著空間,,其中有一家店格外顯眼——在魚干和蝦干的刺鼻氣味之中,這家店鋪飄出了煮好的咖啡和新洗凈的衣服的香氣,,它的名字也恰如其分:Coffee&Laundry(咖啡和洗衣店),。
據(jù)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4月9日報道,這家店一半是自助洗衣房,,一半是咖啡廳,,為顧客提供各式飲料、糕點以及10臺自助洗衣機和干衣機,。對香港居民來說,,在自助洗衣房里洗衣服是一種全新體驗,據(jù)說,,2014年香港才有第一家自助洗衣房開業(yè),,此后數(shù)量飛漲。據(jù)估計,,到今年年初已經有超過180家洗衣房,。
自助洗衣房為什么會這樣激增?報道稱,,原因在于香港日益嚴重的經濟適用房短缺,。在這個已經是全球最貴的房地產市場上,房價還在不斷上漲,,居民擠進更加狹小的公寓,,沒什么空間來放洗衣機和干衣機。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答案高高掛在香港城市繁忙的街道之上,,晾曬的衣服被掛在樓房兩側伸出的桿子上,隨處可見,。
到了198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開放以及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確立,香港變得更加富裕,,人們買得起洗衣機和干衣機了,,情況有了改變,。走在香港當今的公共住宅區(qū)和舊唐樓內,能發(fā)現(xiàn)許多居民仍會把衣服掛在外面晾干,,但隨著收入水平增長,,大部分香港人都搬進了時髦的玻璃公寓大樓,那里是看不到晾曬衣物的,。
報道稱,,現(xiàn)在,隨著每平方英尺的住房價格越來越貴,,挑戰(zhàn)不再是能否買得起洗衣機和干衣機,,而是找到一個放它們的地方。后果之一便是商業(yè)洗衣房的送還服務需求激增,,商業(yè)洗衣房在香港一直都很普遍,,這使一些洗衣房出現(xiàn)了業(yè)務積壓,有些顧客要等上好幾天才能拿回自己的衣服,。
前不久的一個晚上,,27歲的邁克·博爾格下了班后坐在Coffee&Laundry里,一邊看著一本翻舊了的書,,一邊等著他的衣服。
博爾格是愛爾蘭人,,在一個比特幣交易平臺工作,,他說,在2016年剛搬到香港時,,他的公寓小得連干衣機都放不下,,香港的潮濕也讓他不能把衣服掛在繩子上晾干。他用過一段時間的取送洗衣服務,,但他的衣服被送回來時常會有裂痕或污漬,。
“在公寓之外的一個地方坐下來看書挺好的,”他在談到Coffee&Laundry時說,,“坐在這里看著洗衣機轉,,有一種治愈效果?!?/p>
離Coffee&Laundry不遠,,有當?shù)刈灾匆逻B鎖品牌LaundrYup的一家分店。這家店離一條古董街只有幾步之遙,,它很小,,功能齊全,有著閃亮的白色地磚,、明亮的熒光燈和一條紅色長凳,,這里沒有咖啡館,,而是有一些租給順豐快遞的儲物柜。
這家連鎖店的運營經理帕滕·麥表示,,自助洗衣店需求量很大,,維護和人工成本比較低,所以就連一個很小的自助洗衣店每個月也能賺數(shù)千美元,,足以吸引新的連鎖店進入市場,。
在港口對面的大角咀,在另一個名為Water Laundry的當?shù)剡B鎖店的一家分店里,,一位女士在等自己的床單烘干,,這個小自助洗衣店墻邊幾乎每一寸地方都被機器占據(jù)了。
“我們這些工人階層沒錢買洗衣機,,家里也沒地方晾衣服,,”這位自稱羅女士的40歲家庭主婦說,“這是經濟問題,,如果你有錢,,你就不會用這種洗衣店了?!?/p>
香港大學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系的教授黃健翔表示,,自助洗衣店的普及開始改變這座城市的社會結構,因為洗衣服這件曾經私密的事現(xiàn)在被迫進入了公共領域,,“這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社交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p>
這正是Coffee&Laundry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羅德成的目標,他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店鋪既是洗衣服的地方,,也能成為街坊鄰居相聚的所在。為此,,他在人行道邊擺了幾張桌子,,還安排了一些活動,比如一名當?shù)芈嫾业恼褂[,。
前不久的一個晚上,,不斷有顧客進出Coffee&Laundry,有些人穿著拖鞋和睡衣四處走動,,數(shù)著干衣機的最后幾分鐘,,也有人說他們是來喝咖啡、感受這里的氣氛的,。
“現(xiàn)在在香港,,人們并不總是很友好,,”羅德成說,不過他說,,自從開了Coffee&Laundry,,“我認識了我的鄰居以及附近一些海鮮干貨店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