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以“靶向”改革化解民生痛點中國抗癌藥零關稅傳遞三大信號
新華社記者王賓,、田曉航
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此外,,通過醫(yī)保談判,、加快藥物創(chuàng)新等后續(xù)措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急需抗癌藥的價格“明顯降低”,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
一系列新舉措將怎樣化解抗癌藥等臨床急需用藥的民生“痛點”,?新華社記者為您梳理抗癌藥零關稅傳遞的三大信號。
稅收“瘦身”,、醫(yī)保談判讓老百姓用得上好藥
國內上市“慢半拍”催生非法“代購”,、遲遲不進醫(yī)保讓患者用不起……長期以來,癌癥患者和家庭期盼著好藥再多一點,、再便宜一些,。
記者從國家癌癥中心了解到,我國每年新發(fā)癌癥病例超350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均不斷攀升,。而初步統(tǒng)計顯示,我國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2017年總費用約為1300億元,,不少專利、獨家的“天價”抗癌藥讓患者及其家庭“望藥興嘆”,。
5月1日起,,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xiàn)零關稅,。
零關稅究竟能省多少錢?記者在山東省腫瘤醫(yī)院腫瘤綜合門診了解到,,一種治療肺癌的第三代口服靶向藥物,,目前市場上售價高達每盒51000元。如果零關稅落地加上納入醫(yī)保,,每個月能為患者省上萬元藥費,。
不止零關稅這一項,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高抗癌藥等臨床急需用藥可及性、普惠性正全面加速,。我國自5月1日起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稅負,對已納入醫(y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采購,,并將建立降低抗癌藥費合理負擔的長效機制,,多渠道降低抗癌藥價。
《2019年關稅調整方案》出爐 治療癌癥等藥品進口原料實施零關稅 蔡巖紅 經國務院批準,《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下稱《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