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11月22日報道 《日本經(jīng)濟新聞》網(wǎng)站11月21日發(fā)表該報亞洲編輯委員高橋徹的文章《中國能源戰(zhàn)略打中特朗普“軟肋”》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能源領域表現(xiàn)出對中國的“通情達理”,,為何如此?有必要了解中美間能源貿易的格局。
文章稱,,美國中期選舉已經(jīng)結束,,全球關注的目光重新回到特朗普政權的外交政策上。最令人擔憂的是中美貿易戰(zhàn)的走向,,不過在與兩國有關的能源領域,,出現(xiàn)了兩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一個是美國發(fā)起的伊朗原油禁運措施,。美方表示,,如果各國不順從美國的要求將實施制裁,不過獲得“豁免”的8個國家和地區(qū)中,,除了與美國關系緊密的日本,、韓國、印度,、臺灣地區(qū)外,,還包括中國大陸。
另一個是東芝的美國液化天然氣業(yè)務出售給中國企業(yè),。美國8月強化了從安全保障角度審查對美投資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權限,,但是對于中國企業(yè)獲得在美國的能源權益,至今尚未出現(xiàn)批評聲,。
文章稱,,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大陸是伊朗原油的最大進口國(占伊朗原油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少了中國大陸的合作,,“伊朗包圍圈”恐將缺乏實效,。
后者則是因為買家是大型民營天然氣企業(yè),而非國有企業(yè),。2010年美國就曾批準該公司獲得美國國內的其他液化天然氣權益,。
雖然可能存在這種合理的解釋,但是特朗普政府為什么偏偏在能源領域對中國“通情達理”了呢,?解讀這一疑問的啟示就隱藏在中美貿易戰(zhàn)之中,。
文章稱,與大豆和牛肉等農(nóng)畜產(chǎn)品一樣,,能源是中國單方面從美國進口的領域,。在該領域出現(xiàn)了值得關注的舉動。中國6月發(fā)布的第二批關稅報復清單中包含原油,,但是8月把原油剔除,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三批關稅報復清單中加入了液化天然氣,。
要推測這一意圖,,有必要了解中美間能源貿易的格局。
2017年中國進口的原油中,美國產(chǎn)原油占1.8%,,液化天然氣占4%,。反過來,美國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占總出口量的20%,,對華液化天然氣出口占總出口量的15%,。
文章稱,對于美國來說,,原油的對華出口依賴程度更高,。而對于中國來說,液化天然氣從美國的進口比重更高,。
在中國宣布向報復名單中加入液化天然氣的8月上旬,,美國石油協(xié)會將批評矛頭對準特朗普政府。
特朗普提出的放寬環(huán)保限制等政策獲得能源行業(yè)的支持,?!懊绹哪茉袋S金時代即將到來?!彼?017年6月的演說中如此宣布,,那時是在讓中國承諾促進液化天然氣進口之后。
文章稱,,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而且遲早將超過日本。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開發(fā)有可能陷入停滯,。東京燃氣的原料統(tǒng)括擔當部長山田善久表示:“資源本來是賣方占優(yōu)勢,但如果考慮供求關系和美國頁巖氣的龐大儲量,,如今是作為買家的中國的立場更強,。”
文章認為,,沒有中國這個巨大需求方,,特朗普政府倡導的美國能源主導權就難以實現(xiàn)。正因為如此,,美國在伊朗原油和東芝出售液化天然氣權益問題上,,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顧及中國,。
原標題:國資委開會之后,多家能源央企陸續(xù)換帥昨天探討了一下山西幾個煤炭集團的人事調整,,今兒咱們把領域繼續(xù)放大,,來聚焦一下能源領域的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