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上海市1月27日召開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海市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8年上海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GDP)突破2萬美元。大陸“北上廣深”四大“超一線”城市人均GDP已全數(shù)超越2萬美元,。除廣州,、深圳早就跑贏臺灣外,另兩大城市人均GDP增長超過臺灣(約2.5萬美元)恐怕不會太久,。
大陸進步神速臺灣原地踏步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1月28日報道,,從人均GDP表現(xiàn)來看,依上海公布資料推算2018年的人均GDP約為2.44萬美元,,除首次突破2萬美元,,北京也預料同在2018年超越2萬美元大關。而深圳,、廣州的人均GDP早已超過2萬美元,,這讓大陸四大“超一線”城市全數(shù)越過2萬美元。
報道稱,,面對內外經濟逆風襲來,,上海仍有信心將今年GDP增長維持在6%以上水位,等同讓人均GDP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
▲晨光中的上海陸家嘴(新華社)
另據(jù)臺灣《旺報》1月28日報道,,當大陸經濟增長率還維持6.5%以上,臺灣多年都在1%至3%徘徊,,一來一回之下,,包括上海等大城市的追趕很正常,“甚至上海超過臺灣只是遲早的事”,。
資深臺商說,,這是臺灣必須檢討的地方。臺灣這些年的GDP表現(xiàn)大家心知肚明,,景氣差一定跟著差,;景氣好也不見得多亮眼。
報道稱,,近年上海人均GDP逐步提升,,直到2018年突破2萬美元。上海市臺協(xié)副會長蔡世明認為,,從臺商看來,,主要感受到上海消費不斷增長。
觀察兩岸經濟增長速度,,蔡世明認為,,臺灣人均GDP金額被追上很正常,因為有經濟增長才能帶動企業(yè)獲利,、進一步達到薪資增長,。臺灣如果速度較慢,,這塊空間自然受限。
政治內斗消耗競爭“本錢”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1月28日刊文稱,,或許30年前,,臺灣的所謂“經濟奇跡”傲世全球,很多人談到臺灣都伸出大拇指,??墒?0年后,卻有更多人對大陸改革與開放點贊,。諺語說得好,,“30年河東,30年河西”,。
文章認為,,這正好呈現(xiàn)出兩岸經濟發(fā)展強烈對比。以往臺灣大幅領先態(tài)勢正被大陸迎頭趕上,,目前雖然只有幾座城市人均GDP跑贏臺灣,,但是未來將有更多大陸城市跑在臺灣前頭,未來臺灣還有什么本錢拿出來與大陸比拼呢,?
▲臺北夜景
文章稱,,臺灣經濟成就的確有過風光日子,可是近年來每況愈下,,不僅經濟成長維持緩慢步調,,連工資都已倒退17年。反觀大陸近幾年成長速度雖放緩,,卻依然保持6%以上的GDP增速,,估計未來數(shù)年應當還是持這個增長速度,而臺灣僅有1%至3%增長率,,已愈來愈沒有本錢與大陸競爭,。
文章認為,臺灣近年來最大問題在于內斗,,消耗大多資源在政治上,,對經濟發(fā)展幾乎毫無建樹,即使蔡英文當局提出五大產業(yè)創(chuàng)新計劃,,誓言重返臺灣經濟榮耀,,可是臺灣的“五缺”讓臺灣抬不起頭來,不僅外資不想來,,本土投資也是停滯不前,,即使蔡英文當局懷有雄心壯志,卻也是有志難伸。
文章稱,,臺灣這幾年經濟表現(xiàn)雖有短暫好轉,,但難以翻轉整個大格局。尤其臺灣是以外貿起家的經濟體,,面對全球不景氣沖擊,更難有翻身能力,。
文章認為,,臺灣競爭力正一步步流失,大陸則在快速崛起,,30年前或許臺灣打遍大陸無敵手,,30年后,臺灣從領先者變成落后者,,隨著大陸的經濟實力增強,,臺灣愈來愈沒有競爭優(yōu)勢了。
1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做政府工作報告,。陳吉寧報告時表示,,初步統(tǒng)計,2018年全市地區(qū)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6%左右
GDP首破90萬億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900309億元,,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GDP比上年增長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