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玩砸了,,華爾街日報在中國身上栽了個大跟頭
近日,,美國知名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發(fā)布了一篇很令人震驚的新聞,,稱中國免除了非洲國家喀麥隆高達[52億美元]的債務,。
這條假新聞也很快在境內外引起了爭議,,并毫不意外地被境外的反華勢力拿來掀起了又一輪抹黑中國的炒作,。
但境內的學者和媒體很快就發(fā)現這則報道是“假新聞”,,并用事實進行了打臉,。
而就在昨天深夜11點,,《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也終于承認他們的報道“表述有誤”……
可這則假新聞究竟是怎么來的呢?
事情的起因源于《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月21日發(fā)布的一則報道,,該報道宣稱喀麥隆總統(tǒng)在1月19日時宣布,,中國方面免除了該國3萬億中非法郎(約合52億美元)的債務。
之后,,這則中文消息很快被境內的自媒體號、營銷號乃至境外的反華網站紛紛傳播起來,,境外的社交網站推特上的各路反華分子和恨國黨也紛紛加入進來,,炒作說中國“不顧老百姓死活”,就知道在國外“大撒幣”,。
圖為境外反華邪教FLG的網站、境內的自媒體號以及香港媒體,,都在引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假新聞進行不同方向的炒作
好在,,這條過于“扎眼”的消息很快引起了國內學者和媒體的關注,并提出了有力的批駁,。
《觀察者網》刊登的一篇署名為清華大學博士唐溪源的文章就指出,,他在所有正規(guī)的西方媒體、乃至喀麥隆總統(tǒng)府的聲明中,,都沒有看到這篇《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所發(fā)布的免除52億債務的報道,,而且喀麥隆欠中國的外債總共在50-55億美元之間,如果中方真的一次性免除了這幾乎全部的52億債務,,那喀麥隆總統(tǒng)府乃至全世界的媒體肯定早就圍上來報道了,,怎么可能只有中文世界才有這個消息?
唐溪源的這篇文章還介紹說,中國最近確實有免除喀麥隆的一筆外債,,但這筆外債的金額約為7800萬美元,,且本就是一筆“原本就不期待對方償還”的無息貸款,其性質和金額都與52億美元的全部外債相去甚遠,。
而且中方免除這筆債務也并不是“大撒幣”,。用唐溪源的話說,這筆錢確實能在“促進人員就業(yè),、帶動成套設備出口,、幫助中國企業(yè)搶占非洲市場、推廣中國技術標準等”方面,,給中國帶來實際的利益,。
可此事的一個核心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為啥要編造這條假新聞呢,?
耿直哥進一步核實后發(fā)現,,問題的根源其實有一部分是出在喀麥隆本國媒體身上的:早在1月19日的時候,個別喀麥隆的報紙就在其頭版上打出了所謂的中國免除了喀麥隆3萬億中非法郎(約合52億美元)債務的假新聞,。
喀麥隆官方則在當地時間1月20日晚間和21日,,通過媒體澄清了這一假新聞,,表示中方免除的僅是450億中非法郎的一筆無息貸款,即約合7800萬美元,,并不存在免除3萬億中非法郎(約合52億美元)債務的事情,。
所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那篇發(fā)布于1月21日的“免除52億美元債務”的報道,從源頭上來說,,是被喀麥隆媒體給坑了,。
但作為一家世界知名的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仍然在此事上暴露出了很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喀麥隆官方已經在1月21日澄清了此事的情況下,這家媒體卻并沒有及時做出更正,,直到引起境外反華媒體的炒作,,引起中國媒體、學者和網友的廣泛質疑,,才在昨晚“輕描淡寫”地認錯,,稱自己是“表述錯誤”,這不得不令耿直哥懷疑這家媒體的專業(yè)性、嚴謹性乃至其報道立場,。
另外,有中國網友也質問說:為什么英文版的《華爾街日報》就沒有這篇報道,,而《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卻一直把這篇假新聞保留了8天才更正,?——是想等反華勢力和恨國黨將此事充分炒作發(fā)酵嗎?
最后,,耿直哥留意到即便目前《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自己也承認了報道失實,,境外的反華勢力和恨國黨仍然還在繼續(xù)炒作此事。而在境內,,甚至就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那篇“認錯”微博的評論部分,,仍然有不少幼稚的“杠精”還在炒作中方免除的7800萬美元的債務是“寧予友邦、不予家奴”,。
這也正應了《觀察者網》此前那篇辟謠文章中,作者唐溪源所吐露的那種中國在“宣傳”與非洲合作時的無奈:一方面西方媒體天天黑我們在用“債務陷阱”掠奪非洲,,另一方面國內的民粹聲音卻認為你是在“送錢打水漂”……
截圖來自觀察者網的文章
■氣候變化不僅是環(huán)境問題,,更是發(fā)展問題,。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關乎全人類利益的大事 2019年首月,,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在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