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胡錫進:我采訪了幾戶香港普通人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老胡今天就要離開香港了,,不到一周的時間,,我見了很多媒體,經(jīng)歷了各種對話,,也目擊了非法示威活動,,但老胡還在這當中觀察采訪了幾個普通香港人家,看了他們的住房,,對香港民生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香港是現(xiàn)代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高樓大廈林立,。但老百姓的生活也有另一面,或者說很不容易的一面,,其典型特征就是房子太貴,,老百姓的住房都很小,而且小得有點超出我們的想象,。
經(jīng)常聽人說,,在香港如果有個八九十平米的房子,就屬于“豪宅”了,。我一位記者朋友曾對我說,,他在香港參觀了一戶人家,四室兩廳,,但只有54平米,。我當時是當笑話聽的。
但這一次,,我參觀了一戶約50平米的人家,,是三居室,有一個大點的起居室,最大的臥室目測約5平米,,另兩個就更小了,,都只能放單人床。
另一戶人家夫妻二人沒孩子,,只有30平米,,是一個開間,里面堆滿了東西,,感覺連轉(zhuǎn)身都困難,。那是個公寓樓,公共空間很現(xiàn)代化,,各種休閑設(shè)施應(yīng)有盡有,。但就是房子實在太小了。
后來我又參觀了被稱為“唐房”舊居民樓,,它們沒有電梯,,有幾十年的樓齡,我被帶到一個大約五六十平米的房子里,,里面又隔成了三戶人家,,最小的一戶只有大約六七平米,中等的一戶應(yīng)該不到20平米,,但內(nèi)部又被搞成“兩室一廳”,。另一戶稍大一點,也許有30平米,,廳里放了一個雙人小沙發(fā),。三戶人家各有各的廚房、廁所,,廚房和廁所是合在一起的,,馬桶幾乎挨著灶臺,一共一兩平米,。
陪同我采訪的旅游界人士說,,香港這種居住條件的人有很多,他說有約100萬人,,但這個數(shù)字我無從查證,。
在樓下碰到一位正在工作的大姐,她的工作間像是個很亂的洗衣房,。她說自己姓李,,40年前從廣東中山移民香港,如今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都沒有結(jié)婚,,沒有房子住是主要原因。她說她的家住的是公屋(就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約29平米,。她說,小孩子們鬧游行她很不喜歡,,但他們心里有氣,。
香港房價之高,普通人住房之艱難,,給我留下極其深刻印象,。
我個人覺得,香港住房的問題這么嚴重,,需要很認真地拿出對策。搞街頭政治解決不了問題,,也未必一屆政府就能立竿見影重塑住房面貌,,但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接力奮斗。我覺得國家也有必要以某種方式為香港解決這個問題提供幫助,。香港大多數(shù)永久居民是中國公民,,大家勁往一處使,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我相信,,東方明珠一定能夠不斷大放異彩。
針對吳釗燮抨擊環(huán)球時報,宣稱環(huán)球時報“永遠在挑釁臺灣”,,環(huán)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今天在微博上勸這位臺灣省的“外辦主任”“要視野寬些,,莫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