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歷史痛感轉(zhuǎn)化為奮進力量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之祭,,民之愿”,。在這個沉痛的日子里,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我們以國家名義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不僅是表達“怎么看過去”的鮮明態(tài)度,,更是彰顯“如何向未來”的堅定決心。
公祭日,,以悲痛之情祭奠國殤,。時間,是最公正的記錄者,。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讓30多萬生靈慘遭殺戮,。今天的我們,再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墻體上“遇難者300000”的字體,,即便已經(jīng)過去82年,,仍然有著鉆心刻骨的切膚之痛。那不是抽象的數(shù)字,,是鮮活的生命,更是幸福的家庭,。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破家亡胞死之痛,,它能鑿?fù)笗r光的壁壘,,真切地撞擊和噬咬著此刻我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長空鳴笛,,山河嗚咽,。國家公祭日里,城市上空回響著振聾發(fā)聵的警示之聲,,那是提醒人們,,南京之痛亦是國家之殤。時過境遷的我們,,對這段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怎敢有絲毫遺忘?
公祭日,,以尊崇之心珍愛和平,。南京城墻上的斑駁彈孔、空對江風的“萬人坑”累累白骨,、30多萬與金陵一起陷落的同胞生命……歷史的證物清晰地告訴我們,,今日之和平,不是在一片空地上憑空構(gòu)建的大廈,,而是在亙古浩劫和文明罹難之后的重生,。“生生不息,,山高水長”,,和平永遠是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大基石。然而放眼世界,,依然有陰晴不定的國際敘事,,一些國家妄圖篡改戰(zhàn)后秩序。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們高規(guī)格設(shè)立公祭日,,就是向世界展示珍愛和平之心,更是對人類文明發(fā)展趨勢的有力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