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已罕見空缺10個月,,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為何是他?|專欄
8月20日,,美國白宮發(fā)布聲明稱,,美國總統(tǒng)拜登決定提名65歲的尼古拉斯·伯恩斯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
自2020年10月時任美國駐華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離任返美以來,,美國駐華大使這一職位已罕見地空缺了10個月,。
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拜登就已圈定了伯恩斯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人選,。但由于拜登政府的對華戰(zhàn)略評估一直在進行中,,所以沒有正式提名。直到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明確提出對華政策的基本框架是“競爭—合作—對抗”。
當然,,美國這一“三分法”對華政策框架已遭中方駁斥,。中美關系也仍處于劇烈的動態(tài)調整過程當中,駐華大使因此成為美國政府中最關鍵崗位之一,。為此,,拜登提名伯恩斯為新任駐華大使,頗受各方關注,。
▲伯恩斯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日報微博
伯恩斯是目前美國最資深外交官之一
從資歷來看,目前在美國國務院能和伯恩斯相比的,,已寥寥無幾,。
伯恩斯碩士畢業(yè)后就進入美國國務院,老布什時期曾以蘇聯問題專家的身份進入美國外交界,,陪同老布什參加了蘇聯末期美國與蘇聯舉行的所有峰會,,目睹了蘇聯瓦解。隨后轉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克林頓時期,,伯恩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美國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如何打交道的政策,。隨后出任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和美國駐希臘大使,。
小布什時期,伯恩斯成為美國駐北約大使,,并于2005年至2008年成為美國國務院的第三號人物,。就在擔任副國務卿期間,伯恩斯代表美國與印度簽署了民用核協(xié)議——等于事實上承認了印度擁核的合法性,。
奧巴馬上臺后,,伯恩斯離開政界去了學界。
伯恩斯在外交界時,,同時受到共和黨,、民主黨兩黨重用,而去了學界后則與民主黨迅速走近,。他是過去兩屆美國大選民主黨的競選顧問,,與希拉里、拜登,、克里,、布林肯淵源很深。有媒體報道,,他曾表示對拜登“絕對忠誠”,,這為拜登提名他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埋下了伏筆。
伯恩斯或參與了拜登政府對華戰(zhàn)略評估
作為資深外交官,,伯恩斯自然在對華問題上有過表態(tài),。
2019年,伯恩斯曾表示中國是美國的“對手”,,但不是“敵人”,。他說,當你用到“敵人”一詞時,,表示要與這個人戰(zhàn)斗,。那不是我們對中國的感覺,。他還批評當時特朗普政府鷹派高官納瓦羅、班農的對華經濟脫鉤政策,,“讓人感覺回到了1819年而不是2019年”,。
2020年,伯恩斯再次談到對華關系時表示,,中美關系“可能處于1971年尼克松訪華以來的最低點”,但也提出在應對氣候變化,、疫情和其他全球重大事務上,,仍存在合作空間。
但今年以來,,伯恩斯在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表態(tài)趨于強硬,。
今年4月,傳出伯恩斯將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期間,,伯恩斯表示美中關系“主要是競爭關系”,。他還曾在涉港、涉疆問題上大放厥詞,,呼吁美歐日聯手在貿易問題上對華施壓,,反對歐盟與中國簽署投資協(xié)定,聲稱“不能允許中國人分裂我們”,。
伯恩斯這些表態(tài)或許是在為重返政界鋪路,。但他的表態(tài)與拜登政府上臺后的對華表態(tài)高度一致,這或許反映出,,伯恩斯極可能參與了拜登政府的對華戰(zhàn)略評估,。
大使身處中美關系第一線需更多建設性
伯恩斯從未在中國工作,自然算不上“知華派”,。
許多人習慣于用是不是“知華派”來評價派駐中國的外國大使,,以此判斷雙邊關系的質量如何。但實際上,,“知華派”不一定就有建設性,,非“知華派”不一定就是有破壞性。
以中美關系的復雜程度而言,,拜登選擇伯恩斯這樣的擁有豐富經驗,、與民主黨淵源頗深的外交官,有助于忠實履行拜登賦予的“美國外交回來了”的使命,。
此外,,伯恩斯曾為兩黨政府服務的履歷,也有助于這一提名在參議院通過,。
同時也要看到,,當下中美關系走向建設性軌道的關鍵點,,不在于營造表面上的友善氛圍,而在于雙方能夠完整,、真實地傳遞關切,,尋找并拓展可以展開合作的新空間。
就伯恩斯獲得此次提名,,CNN評論道,,當前,中國出現在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中的討論中,,而且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駐華大使將是美國政府中最關鍵的崗位之一,。
事實也確實如此,。駐華大使能否在中美關系的第一線展現出建設性,不僅涉及兩國關系的走向,,也涉及美國自身的重大利益,。盡管身為資深外交官,但伯恩斯能否擔此重任,,也尚待觀察,。
特約撰稿人|徐立凡(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