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哈佛大學“北京書院”改名“臺北書院”,,將赴臺做暑期語言交流
(觀察者網(wǎng)訊)近日,,哈佛大學學生刊物《克里姆森報》(The Harvard Crimson)報道稱,從2022年起,,該校推動的暑期中文學習項目將從北京搬到臺北,,而“哈佛北京書院”也將改名為“哈佛臺北書院”。
對此,,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回應稱,,這只是由于后勤問題導致,并否認哈佛將退出中國大陸,。他表示,,他負責的“哈佛上海中心”和其他與華合作機構正如常運作。
哈佛大學校報報道截圖
根據(jù)官方資料,,“哈佛北京書院”是北京語言大學與哈佛大學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暑期中文學習項目,。
在九周的時間中,該項目安排了中文強化課程,、語伴輔導,、中國文化講座,、社會實踐調查、中國家庭交流,、文化游覽等學習和交流活動,。自2005年創(chuàng)辦以來,該項目已有1300名左右來自美國大學的學生參加,。
然而,,這個項目如今恐無法繼續(xù)。
10月7日,,哈佛大學學生刊物《克里姆森報》獨家報道稱,,從2022年起,該校推動的暑期中文學習項目將從北京搬到臺北,,與臺北大學合作,,而“哈佛北京書院”也將改名為“哈佛臺北書院”。
哈佛大學中文語言項目主任劉力嘉(左四)2017年在臺北大學參加研討活動,,圖自臺大社交帳號
哈佛大學中文語言項目主任劉力嘉(Jennifer Li-Chia Liu)聲稱,“哈佛北京書院”項目之所以決定搬到臺北,,是因為主辦方北京語言大學“缺乏友好”,。
據(jù)她描述,,近年來,該項目在獲得所需教室和宿舍等問題上遇到困難,。比如,,北京語言大學沒有為學生提供單獨宿舍,而是將他們分在兩個條件不同的宿舍,,或是讓學生們一起住到酒店,。
劉力嘉在單方面指責北京語言大學“不友好”后開始陰謀論,將此歸咎于中美關系,。她隨后以北京語言大學在2019年沒有為暑期項目的學生舉辦派對,、慶祝美國獨立日為例,試圖證明自己的觀點,。
觀察者網(wǎng)查閱后發(fā)現(xiàn),,“哈佛北京書院”網(wǎng)站已無法查看,。“哈佛臺北書院”網(wǎng)站顯示,,同之前相比,,該項目的時長從九周減為八周,并提及學生將住在“有獨立浴室的舒適房間”,。
“哈佛北京書院”網(wǎng)站已無法查看
此外,,劉力嘉還提到,此前美國國家安全教育計劃(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下轄的語言旗艦學習計劃(Language Flagship Program),,同樣把設在北京的機構遷往臺灣地區(qū),。
截至發(fā)稿,觀察者網(wǎng)未能聯(lián)系到北京語言大學就此事置評,。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臺媒正瘋狂炒作這一話題,,借此吹噓臺灣所謂的學習中文的“自由環(huán)境”,。
臺北大學向臺媒表示,臺大在2019年就與哈佛大學開始洽談暑期語言學習項目,,原計劃于2020年實施,但因疫情延至2022年暑假再啟動,。
與劉力嘉和臺媒表述不同的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柯偉林(William C. Kirby)對此回應稱,書院搬遷只是由于后勤問題導致,,而哈佛大學總體上一直在與中國大陸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
柯偉林還向《克里姆森報》表示,他負責的“哈佛上海中心”以及其他機構正如常運作,,大多數(shù)的哈佛附屬機構并沒有選擇離開中國大陸,,哈佛大學正與大陸學者開展合作。
他說:“現(xiàn)在不是哈佛大學退出與大陸交往的時候,。實際上,,哈佛仍在尋求各種可能性深化雙方合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