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詩人與牧童偶遇
吟誦出千古絕句
三個看點帶你了解清代白玉牛童
牧童放韁信走自帶田園氛圍感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杜牧的詩句只言未提仲春閑情
卻字字盡顯清明逸致
而這件童子牧牛玉器
也引出一番余韻邈然的踏青圖景
牧童身背斗笠坐在牛背上小歇
左手擎鳥右手持笛
一副自得其樂的表情
“童兒踏牛背,,安穩(wěn)如乘舟?!?/p>
牧童放韁信走
長長的牛繩隨意搭在牛身上
講究的就是一個“穩(wěn)”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
小家庭的耕作模式
意味著兒童往往要很早參與農田勞動
“男耕女織童牧”
對于牛背上的孩子來說
最開心的時光莫過于放牧歸家
慢悠悠地從小徑上緩步走來
在無憂無慮的童年
有的是時間享受和煦春風
自帶一種田園閑適的氛圍感
清代玉雕藝術古玉雕的藝術高峰
玉匠以簡潔的線條
將童子牧牛的動作神態(tài)琢磨得惟妙惟肖
意境自然清新極富田園趣味
盡顯工匠高超的雕琢技法和獨特的藝術匠心
代表了清代雕琢技法的高超水準
清代玉器在產量、質量等各方面
都是歷朝之最
選材精良設計巧妙
意境高雅雕工精美
是中國古代玉雕藝術的高峰
△清青玉松崖童子牧牛山子(天津博物館藏)
乾隆最愛玉
很多工藝品的設計制作
都打上了他的審美烙印
再加上玉材的豐富和經濟的發(fā)展
我國玉文化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
綜合技術的高度發(fā)達與成熟
使得玉匠手中的作品栩栩如生
騎牛的牧童活躍在各類名家作品上
牧童形象不僅是玉匠們手中的愛物
也多見于畫冊、圖軸和各類石器
△清牧童騎牛硯臺(天津博物館藏)
這件清代牧童騎牛硯臺極富靈氣
牧童將草帽高高拋起
風拂楊柳盡顯山間閑趣
硯臺雖靜水墨間卻見風動
△清乾隆瑪瑙巧作牧牛圖煙壺(天津博物館藏)
清乾隆時期的瑪瑙巧作牧牛圖煙壺
遷就并利用了瑪瑙上的黑瑕
雕刻成牧童騎牛等圖案
因材施藝的制作方法
取得了掩瑕揚瑜的效果
△李可染牧牛圖軸(天津博物館藏)
著名畫家李可染最愛畫牛
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充滿泥土味
“東風放牧出長坡,,誰識阿童樂趣多,。”
閑暇自在的牧童們
不僅成為創(chuàng)作者喜聞樂見的素材
也是他們對回歸田園
享受“慢生活”的渴望
曾經的車馬很慢牛更慢
何不像歸來的牧童一樣
偷得浮生半日閑
在塵囂中慢下來
好好看看這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