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區(qū)于田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素有“玫瑰之鄉(xiāng)”的美譽,。這里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為玫瑰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在這里,,玫瑰承擔了重要角色,,不僅是防風固沙的“生態(tài)衛(wèi)士”,,也是助農增收的“致富花”,。眼下,,當地7萬余畝玫瑰花迎來采摘季。
沙漠里玫瑰競相綻放村民采摘忙
于田縣萬畝玫瑰種植基地里的玫瑰花競相綻放,,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玫瑰的花香,。眼下,,正是當地玫瑰花采摘的季節(jié),這里的村民一大早就開始在玫瑰園里忙碌,,他們每人每天大概可以摘30到50公斤的花瓣,。
采摘玫瑰花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因為用途不同,,玫瑰花瓣和花蕾是分開采摘的,而且采摘時段也大有講究,。
玫瑰花蕾用來制作花茶和精油,,最佳采摘時間是清晨5點至9點,這個時間段溫度較低,,花蕾處于未完全開放的狀態(tài),,水分充足,精油含量豐富,。
玫瑰花瓣主要用來制作玫瑰花醬,,采摘時需要避開中午的高溫時段,避免花瓣脫水褪色,。
玫瑰種植基地在采摘現場專門設置了玫瑰花收購點,,村民們將采摘下來的玫瑰花瓣和花蕾分別稱重,工作人員根據重量給村民支付采摘手工費,,當天采摘下來的玫瑰花會被送往工廠進行加工處理,。
玫瑰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種植加工上,還帶動了當地文旅發(fā)展,。今天雖然不是假期,,但玫瑰基地里依然有不少游客前來賞花游玩,沉浸式打卡玫瑰花海,。不少攝影和繪畫愛好者也在這里采風,、創(chuàng)作,用鏡頭和畫筆記錄和捕捉玫瑰花的浪漫之美,。
于田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為玫瑰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里擁有上千年的玫瑰種植歷史,在防沙治沙的過程中,,當地群眾通過不斷培育和嫁接,,目前已經在沙漠區(qū)域培育出耐旱、適應性強的玫瑰品種,。
目前,,于田縣玫瑰種植面積達7.2萬畝,,依托種植玫瑰形成的特色產業(yè)也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兼具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玫瑰花正在沙漠盡情綻放,。
沙漠玫瑰是“致富花”也是“生態(tài)衛(wèi)士”
去年11月28日,,隨著于田縣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種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zhàn)空白區(qū)順利實現“鎖邊合龍”,。近日,,總臺記者再次來到了鎖邊工程最后合龍的地方,那里的玫瑰生長情況如何,?
總臺記者卜鵬:在新疆和田地區(qū)于田縣,去年11月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最后合龍的地方,,當地村民種下了10萬株玫瑰,。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玫瑰已經開始綻放,。在這里,,當地玫瑰的存活率達到了90%,為這片廣袤的沙海帶來綠色生機,。
記者在現場看到,,去年11月種下的玫瑰苗經過半年時間的生長,已經逐漸在沙漠深處扎根,。這段時間,,當地村民正忙著在沙漠里進行補苗和修理滴灌帶等管護工作。為了減少風沙對玫瑰苗的影響,,今年村民們專門在種植區(qū)外圍搭建了防風網,,來增加玫瑰的成活率。
通過不斷培育和嫁接,,目前于田縣已經在沙漠區(qū)域培育出耐旱,、適應性強的玫瑰品種。這些玫瑰植株密集形成了大片花壟,,繁茂的枝葉可以有效阻擋風沙,、降低風速,減輕風沙對地表的侵蝕,,深入土壤的根系還能夠有效固沙鎖土,,減少水土流失?。
玫瑰花綻放小花朵帶來大產業(yè)
除了防沙作用不斷顯現,,以玫瑰花為主導的“致富花”,,也正在穩(wěn)步托起當地百姓的美好生活。
在當地的玫瑰花交易市場,,種植戶們將剛剛采摘下來的玫瑰花瓣拿到市場出售,。收購旺季每日玫瑰花瓣的交易量可達到30噸左右,。
于田縣玫瑰花交易市場負責人吳旭亮:今年玫瑰花行情比較好,價格比往年都高?,F在合作社和企業(yè)對玫瑰花的需求量都很大,,玫瑰花有多少收多少,都是現場交易,、現場給錢 ,。
據了解,于田縣有玫瑰種植戶2000余戶,,當地成立了3家合作社,,生產加工玫瑰花馕和玫瑰純露等產品,在提升玫瑰花附加值的同時也帶動當地群眾就業(yè),。
于田縣玫瑰花生產加工企業(yè)負責人高經粱:每年玫瑰花采摘高峰期,,公司能帶動周邊7000余人次村民實現季節(jié)性就業(yè),他們的工資一般是在120元到150元每天,,他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
此外,于田縣文旅部門還依托玫瑰花,,推出了采摘體驗,、攝影繪畫等文旅活動。一朵朵玫瑰花不僅開出了美麗,,也成了造福當地百姓的大產業(yè),。
于田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璐璐:我們將繼續(xù)延伸玫瑰產業(yè)鏈,通過“文旅+”模式積極打造采摘,、體驗,、美食等豐富多彩的旅游業(yè)態(tài),把玫瑰打造成富民強縣的大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