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宇航局揭秘中國航天員如何洞穴訓練
法制晚報訊(記者黎史翔)28日,我國第二批男航天員葉光富正在意大利參加洞穴訓練的消息吸引了廣泛關注,,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參加該項目,。法晚記者在第一時間連線了組織洞穴訓練項目的歐洲航天局專家,,揭秘這一特殊訓練到底是如何進行的,。
“我們將六名宇航員送上400公里的高空,,還會將他們送往位于意大利撒丁島800米之下的巖洞,?!苯?,歐洲航天局組織的宇航員洞穴訓練正式開始,拉開帷幕前,,歐洲航天局如此介紹。
今年六人訓練團隊中,,中國宇航員葉光富就是其中一員,,這也是中國宇航員首次參加該洞穴訓練項目。今晨,,歐洲航天局歐洲宇航員中心主任弗蘭克·徳維尼(Frank.De.Winne)和歐洲航天局洞穴訓練設計師、訓練任務主管蕾丹娜·貝森(Loredana Bessone)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進行這樣的訓練,主要是洞穴里黑暗和陌生的環(huán)境和太空有很多相似之處,。
采訪時,,蕾丹娜告訴記者,幾分鐘后,,她就要帶領宇航員下洞穴進行訓練。
根據安排,,洞穴訓練大約需要兩周時間,24日抵達后開始為期一周的學習,,掌握如何進行實驗,,以及運用牽繩等穿行地下洞穴,就如太空行走一樣,。7月1日,宇航員們將前往洞穴進行六晚訓練,。在那里,他們與日光隔絕,,彼此依賴,像在國際空間站一樣學習如何與地面進行聯系并完成任務,。
陌生洞穴
聲音和自然光被剝奪“飛檐走壁”如太空行走
法晚:宇航員為何要進行洞穴訓練,?
弗蘭克:洞穴里黑暗和陌生的環(huán)境和太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在深洞里,,我們感官中所能感受到的很多聲音和自然光被剝奪。洞穴訓練中沿著洞穴壁行走的過程,,與太空行走類似,洞穴探索者需要保持警覺,,這正如在太空一樣,無論是作為一個個體還是團體,,都需要看情況做出重要的決定。
國際太空站的宇航員來自俄羅斯,、歐洲、日本,、美國等地,他們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背景,平時訓練在地理上也是分散進行的,,并不是總有這樣的時間來了解彼此。因此,,洞穴訓練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他們相見,,并學著在一些嚴峻條件下如何找到更好的合作點。
法晚:這對團隊合作很有幫助,?
蕾丹娜:洞穴訓練課程能夠讓宇航員安全有效地進行工作,。國際團隊在危險嚴峻環(huán)境中能夠學習如何有效地進行溝通,、如何做決定以及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此外,還可以鍛煉領導能力并學會聽從指揮,。
法晚:洞穴環(huán)境訓練和太空行走多大程度上相似?
弗蘭克:在洞穴中移動,,無論是水平移動中使用纜繩,,還是垂直移動中使用攀爬設備,這一訓練都需要持續(xù)的注意力,、對工具的技能使用以及對設備的信任。地下洞穴行走之所以和太空行走相似,,是因為它們都需要安全繩的幫助、3D定位,、對危險區(qū)域保持清晰認識以及謹慎的規(guī)劃和團隊合作。
法晚:這樣的環(huán)境特殊在哪,?
蕾丹娜:在陌生的洞穴環(huán)境中行走,,就像在不同的星球中行走一樣,。在黑暗中,,沒有植物和大型動物,,洞穴對宇航員來說是一個陌生環(huán)境,有著很多我們不熟悉的不同的地理特性,。
“高仿”訓練
每天進行五項實驗宇航員洞中練定位
法晚:除了洞穴行走,還要進行哪些訓練,?
弗蘭克:科學(訓練內容)在洞穴訓練課程中占據了主要部分。正如國際空間站中一樣,,在洞穴中的宇航員每天需要進行大約五項實驗,這些實驗都是由各領域科學家精心設計的,。這些工作能夠產生實質性的結果,最終將在出版的著作中呈現,。
這其中涉及的科學工作包括獲取地理和微生物樣本,,對洞穴進行繪圖,,拍攝照片,監(jiān)控空氣流動以及二氧化碳水平,、溫度和濕度,測量氡水平,。此外,還包括對沉淀物,、水、空氣的取樣。
蕾丹娜:除了訓練如何去探索,、監(jiān)控和記錄洞穴環(huán)境,還需要訓練在技術活動中如何組織整個任務,、如何與團隊進行協作。我們有技術繩索和行進訓練,,訓練成員如何去探索、去定位以及如何在洞穴中拍照,、使用無線電通信系統。
法晚:宇航員面臨哪些挑戰(zhàn)和壓力,?
弗蘭克:洞穴提供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宇航員需要學著去自我意識(周圍的環(huán)境),,并與團隊進行協作,此外還要習慣感官缺失,、物理和心理壓力以及多文化的環(huán)境,。此外,,還需要語言等新技能、對安全保持注意力等,。
蕾丹娜:宇航員將面臨在遙遠區(qū)域參與科學探索所能遇到的所有困難,如在執(zhí)行新任務時面臨的挑戰(zhàn),,在尋找路徑時面臨的難處以及如何與同事協助和按時完成任務,。
法晚:為何挑選意大利撒丁島的Sa Grutta洞穴,?
弗蘭克:首先洞穴訓練應該是安全的,,但是與此同時,要能夠對宇航員構成挑戰(zhàn),。安全最重要,但是實際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此外,洞穴需要能夠相對容易地與外界接近,,以便為訓練提供后勤支持,。
蕾丹娜:這取決于你想要訓練的內容。洞穴的選擇是安全,、技術需求,、參與者能力的綜合考量,。很多洞穴為我們提供了選擇,,我們選取這樣的洞穴是為了完成我們的目的。
挑選人員
由參與機構推薦未來可能會被選派國際空間站
法晚:參加訓練的宇航員是怎么挑選的,?
弗蘭克:宇航員是由參與機構推薦的。此次參與推薦的機構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歐洲航天局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法晚:洞穴訓練對宇航員來說是必修課程?
弗蘭克:這并不是強制性的訓練課程,,每一名飛往國際空間站的組員需要經歷“人類行為和表現訓練”,,洞穴訓練是其一個項目,。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訓練項目,例如俄羅斯的生存訓練項目,。
洞穴訓練關注領導能力、聽從指揮,、團隊合作和政策決定上的多元文化探索。在課程結束以后,,宇航員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在多文化團隊中的職能以及掌握了什么技能、在哪些領域需要自我改進,。
蕾丹娜:這雖然并不是必修課程,但是洞穴訓練被宇航員認為是最好的課程之一,,包括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空航天局等航空機構的宇航員都這么認為。
法晚:訓練后宇航員將會執(zhí)行什么任務,?
弗蘭克:參與洞穴訓練的宇航員,最后將會被選派執(zhí)行國際空間站的長期任務,,但是他們可能還會執(zhí)行其他任務,。
蕾丹娜:至今為止,,參與洞穴訓練的宇航員,幾乎都被指派執(zhí)行太空飛行任務,。這一洞穴任務能夠為宇航員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做很好的準備。
法晚:中國宇航員在訓練中表現如何,?
弗蘭克:這是中國宇航員首次參加洞穴訓練。整個訓練小組是個偉大的團隊,,大家都表現得非常優(yōu)秀,。
蕾丹娜:這個團隊棒極了,,他們融合得非常好。他們是一支真正的國際團隊,,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一起合作。
中國宇航員葉光富
1980年出生,,生于中國四川省。為空軍飛行員,,有著四年飛行導師經歷,曾擔任噴氣戰(zhàn)斗機飛行員,,累積飛行時長11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