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葉選寧因病去世 曾被稱為總政聯(lián)絡部掌門人
2016年7月10日上午10時許,一則“葉選寧先生因病于2016年7月10日凌晨1點10分在廣州平靜離世,,享年79歲”的消息在網(wǎng)上廣為傳播,,這則消息中還特別提到,,葉選寧先生的告別儀式于7月14日上午十點整在廣州銀河殯儀館白云廳舉行,,并留下了吊唁,、告別具體事宜的聯(lián)系電話,。
“深讀”(微信ID:shenduzhongguo)先后聯(lián)系到了羅瑞卿大將之子羅箭,、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肖勁光大將之女肖凱以及朱德元帥外孫劉建,。四人都向“深讀”(微信ID:shenduzhongguo)證實了這則消息的真實性,肖凱在回復“深讀”(微信ID:shenduzhongguo)的微信中稱:“是,,我們倆同齡,,他的月份比我小。”
羅箭和葉選寧從小是同學,,盡管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兩人就各奔東西,,但對于葉選寧,羅箭依然印象深刻,,“很聰明,,在101中學上學的時候,成績很好”,,“我們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差不多,,從小在革命隊伍中長大,,受父母的熏陶很多。”羅箭告訴“深讀”(微信ID:shenduzhongguo),。
葉選寧是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的第三個孩子,,也是他引以為豪的孩子。公開資料顯示,,與妻子錢寧戈育有一兒一女,。錢寧戈是錢益民之女,錢信莎之妹,,澳門戶口,,澳門葡京賭場合資人、畫家,。葉選寧的兒子名葉弘,,夫人江寧。女兒葉靜子,,丈夫王京陽是王震的長孫,、王兵的兒子。
小學學歷支離破碎
葉選寧,,廣東梅縣雁洋人,,1938年9月生于香港,是葉劍英元帥的6個子女中的老三,,故自稱“葉三”,,在他之前的是長子葉選平和長女葉楚梅。曾化名岳楓的葉選寧,,由于曾擔任總政聯(lián)絡部部長,,曾被外界稱為總政聯(lián)絡部的掌門人。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2013年3月轉(zhuǎn)載的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管主辦刊物《紅廣角》文章《兒女情長慈父葉劍英》一中可以看出,,葉選寧深得父親葉劍英的喜愛,。文章的第三部分為“三兒慈父的驕傲。”
這篇文章中寫道,,葉選寧的母親曾憲植是葉劍英的第三任夫人,,為曾國藩的后裔,長得美麗動人,,毛澤東昵稱其為“阿曾”,。因革命工作需要,曾憲植難以把兒子帶在身邊,,1939年,,葉選寧未滿周歲就被送回湖南雙峰縣荷葉鎮(zhèn),由她的繼母劉儉明撫養(yǎng),。
但由于受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所迫,,葉選寧的小學學歷可謂支離破碎,,先后就讀于湘鄉(xiāng)荷塘鄉(xiāng)王家祠堂小學、曾氏星岡公祠由是小學,、長沙廣益附小,、幼幼小學、修業(yè)小學,、省立一師附小,,后考入長沙市明德中學,。
1年外國求學經(jīng)歷
葉劍英在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任副教育長時,,曾下山到荷葉鎮(zhèn)看望兒子。1950年,,葉選寧離開居住了11年的荷葉鎮(zhèn)被接到北京,,就讀于北京的寄宿學校。
11歲的葉選寧從長沙到北京,,直接考入師大附中,、101中學,完整地讀完了初一至高三年級,。1956年7月,,葉選寧應征入伍,公派到軍委大連俄專,,學習俄文,,準備派到烏克蘭哈爾科夫炮兵雷達工程學院學習。
1957年,,政治風云變幻,,不適合再去蘇聯(lián)學習,隨即奉派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后因病轉(zhuǎn)學,,1960年,22歲的葉選寧畢業(yè)于同屬國防科工委系統(tǒng)的北京工業(yè)學院,,畢業(yè)后在江西工作,。
葉選寧歷任學員、陸軍地對地導彈某部三排副排長,、空軍二炮獨立第七營三排副排長,,傷右臂之后,改任駐廠軍代表,,廣州警備區(qū)作訓處副處長,、副參謀長,空軍聯(lián)絡部副部長,,總政聯(lián)絡部副部長,、部長,。
1974年,在一次往粉碎機里送料時,,葉選寧不幸被機器軋斷右臂,。葉劍英得知此事時正在北京,接到電話時,,非常緊張焦急,,由于信號不好,他對著電話猛喊,,但電話那邊卻沒有回應,,葉劍英急得掉下了眼淚。他把此事向周恩來總理匯報,,總理親自下令搶救,,當?shù)蒯t(yī)療部門才把斷臂幫選寧接上,但從此右臂功能全無,。
1984年,,葉選寧從國務院干部改穿軍裝,被任命為解放軍原總政治部聯(lián)絡部副部長,。1988年9月恢復軍銜制的首次授銜時,,葉選寧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葉選寧任解放軍原總政治部聯(lián)絡部部長,。
三歲開始學寫字
2014年4月28日,“葉選寧習字展”曾在北京琉璃廠榮寶齋大廈展覽過,,僅兩天的展覽時間吸引了多名紅二代到現(xiàn)場參觀,,根據(jù)中紅網(wǎng)的報道,毛澤東之女李訥,、董必武之女董良翚,、羅榮桓之子羅東進、陳賡之子陳知建,、徐海東之女徐文惠,、馬文瑞之子馬曉文、胡喬木之女胡木英等都去參觀了展覽,。
在這次展覽中,,葉選寧寫自序講述了他與書法的故事:1歲抓周,抓了支毛筆,。3歲開始,,老外婆(母親的奶奶)就考我寫字。老外婆仙逝后,,外公教我寫習“顏體”,,但我自己喜歡“柳體”,,故小時候總是寫不好。長大成人以后,,開始喜歡“顏體”,,可惜外公早已不在。我的舅父曾憲柱,,繼續(xù)成為我的寫字老師,。我媽媽的一家,無論男女老幼,,都寫得一手好字,。所以,我也喜歡寫字,,希望自己的字能寫好,。沒有什么章法,,喜歡什么字就臨什么字,,不斷地寫。
31歲,,傷右臂,,功能全失。一個傷殘人能做些什么,?向之所欣,,多不可得。中西樂器,,無一可操,。寫字可行,但須變右手為左手,。
41歲得啟動,、何海霞、黃苗子,、黃永玉,、賈震、亞明,、宋文治,、唐云、王大山各位大師的鼓勵:僅余一臂亦可練字,。從頭來過,,此其一。
寫到五六十歲,,找到一些感覺,,開始喜歡草書了,。喜歡毛澤東的字,喜歡懷素的字,。由此,,對于張旭、張芝,、張弼,、鮮于樞,凡是草的都喜歡,。
此外,,還喜歡隸書,特別是《石門頌》,,但寫得很少,,不成氣候。本人寫字多是抄古人的,,見到好的,、喜歡的,都抄百遍以上,,堅持寫到今天,。用筆用羊毫長鋒,安徽涇縣出產(chǎn)的“冰肌玉骨”,,因為毛鋒柔軟,,迫使用筆者懸腕懸肘,不得有絲毫懈怠,。古人寫字如懷素等人都是用狼毫,,后人用羊毫長鋒寫出狼毫的道勁筆意,就不得不在運筆上痛下苦功了,。
60歲后,,正是自己感覺有些心得的時候。73歲大病一場,,鬼門關上一游,,視力日差,腰腿也漸力不從心,,字又寫不出來了,,又要從頭來過,此其二,。
黃永玉評價用筆郁沉
2015年4月18日,。“晴耕雨讀•葉選寧習字展”開幕式在廣東美術館舉行,據(jù)中新網(wǎng)消息,本次展覽展出的葉選寧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到最近幾年,,較為全面地展示了葉選寧不同時期的書法面貌。當年近八旬的葉選寧坐在輪椅上出席開幕式的時候,,現(xiàn)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很多觀眾舉起相機或手機追拍坐在輪椅上的葉選寧。本來沒有安排發(fā)言的葉選寧,,在開幕式上還是拿起話筒,,向出席開幕式的親朋好友及觀眾表示了感謝。
這次展覽中,,廣東美術館館長,、廣東省美術館協(xié)會會長、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羅一平認為,,葉選寧的書法四體兼善,,融法度、意韻,、意志一體,,將學識、才氣,、功力和獨特的生命體驗,、豐富的人生閱歷不著痕跡地揉合,于紙上擺兵布陣,,取精用宏,形成了一種大氣象,、大氣韻的書法格局,。
羅一平稱,葉選寧的書法核心元素有二,,一是“達其性情”,,二是“點畫使轉(zhuǎn)”。數(shù)十年來,,葉選寧不求聞達,,筆耕不輟,雖無意于成為書家卻成就斐然,,近年來,,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更偏重于蒼邁奇崛與心性的和合,往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著名畫家黃永玉為是次習字展寫的序中說,廣東自古就出文化高手,,選寧的書法正如古人認真的提倡,,格局嚴謹,,用筆郁沉,十分講究,。在當今時髦的時代,,不從流俗,循尚規(guī)矩,,是少見的……“我們天各一方,,有時夜半醒來,想到葉三此刻正在練字,,登時眼前一個胖子燈下狂書的畫面,,十分好笑”。
2015年10月11日至10月20日,,《晴耕雨讀葉選寧習字展》又一次在岳麓書院展出,。10月11日上午,葉選寧先生攜夫人錢鈴戈女士,、葉選寧的至交知己黃永玉,、以及百余位各屇人士出席開幕式。這也是葉選寧最后一次出現(xiàn)的公眾的眼前,。
父親葉劍英
葉劍英,,生于1897年04月28日,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在其90年的生命歷程中,,曾無數(shù)次的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無數(shù)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葉劍英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葉劍英曾隨父赴南洋,?;貒笞冯S孫中山,投身于民主革命,。1924年初,,葉劍英任受廖仲愷先生邀請,參加創(chuàng)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當時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1925年,葉劍英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英勇善戰(zhàn),,指揮果斷,顯露了出眾的軍事才能,。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葉劍英毅然通電反蔣,。同年7月,,葉劍英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1年初,,葉劍英到達中央蘇區(qū),,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即總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閩贛軍區(qū),、福建軍區(qū)司令員等職務,參與指揮第二,、三,、四次反“圍剿”戰(zhàn)役。在此期間,,還擔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培養(yǎng)了大批軍政干部。
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個重大歷史轉(zhuǎn)折中,葉劍英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1955年,,葉劍英被授予元帥軍銜。
在“文化大革命”中,,葉劍英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韌不拔的多種形式的斗爭,。直到1976年10月,,葉劍英和黨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在這場關系著黨和國家命運的斗爭中,葉劍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之后,,葉劍英高瞻遠矚,排除阻力,力主請鄧小平,、陳云等久經(jīng)考驗的老一輩革命家立即出來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
1977年3月,葉劍英再次主持軍委日常工作,。7月31日,,他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的慶祝建軍五十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回顧了我軍五十年的光輝歷史,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出了我軍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8月,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葉劍英當選為中央副主席,。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逝世,,享年90歲,。
文/記者李洪鵬 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