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人小伙“村官記”:與困惑交織的中國夢
非洲小伙子來當村官了,這在河溪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頭條新聞,。
頂著太陽,戴著草帽,,褲腿挽到膝蓋上,,左手握著一把水稻苗,半弓著腰,,照著旁邊老鄉(xiāng)的樣子,,嘗試著把一株稻秧插進田里,旁邊卻有不少村民在圍觀……來自南蘇丹的羅曼德第一次在中國南方鄉(xiāng)村干農活兒,。
羅曼德,,26歲,,南蘇丹人,溫州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大二學生,。2013年,,他同時拿到德國和中國的獎學金,最終選擇來中國學醫(yī),。
除了插秧,,最近讓羅曼德開心的事還有不少,當村官,、當老師,、為群眾義診、畫文化墻……說起來,,別人的暑假才剛剛開始,,羅曼德和他的小伙伴們卻已經有了不少有意義的經歷。
“洋村官”與老鄉(xiāng)一起摸螺螄
37名學生,,再加兩名老師,,帶著一支絕對專業(yè)的醫(yī)護小分隊,羅曼德與所在的溫州醫(yī)科大學“健康巴士進河溪”暑期社會實踐團隊,,6月30日來到了浙江溫州下轄的瑞安市馬嶼鎮(zhèn)河溪村開展2016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拋開醫(yī)學專業(yè)的“老本行”,羅曼德算是“上得廳堂,,下得田地”,。他有一項任務,就是在河溪村體驗村官的工作,。
“體驗當村官那天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羅曼德笑著露出一排白牙齒說。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上午我在村便民服務大廳值班,,完全像一名正式工作人員一樣工作,。下午去了村民家走訪,和他們聊天,,問他們生活過得怎么樣,。傍晚還和村民一起下地插秧,,那種感覺太好了,。”
走在村子里,羅曼德會熱情地和遇到的每個人打招呼,,他還和村長兩個人一起下水摸螺螄,,收獲還不少。
這幾天,,羅曼德成為河溪村村民中的“中心人物”,。
當他在村委辦公時,,很多村民都聚集到辦公室,大家都想看看這位“洋村官”究竟怎么給群眾辦事兒的,。就連村里的孩子,,也趴在門口看著他,他一打招呼,,孩子們一哄而散就跑了,,村民的好奇持續(xù)了一整天。
“我覺得這里的人們都特別熱情,,風景也很美,。”羅曼德說,“以前在家的時候我就經常去住在農村的奶奶家玩,,感覺這里的農村比我老家的農村漂亮多了,。”
在體驗中國南方鄉(xiāng)村生活的同時,活潑熱情的羅曼德嘴里不停地稱贊,。他并不會用太多形容詞,,“特別好”“太棒了”“非常開心”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洋老師”給孩童講中國領導人的故事
“實踐基本上沒有什么困難,,團隊里還有我以前就認識的同學,,大家在一起特別開心。”羅曼德說,。
他們把學校“健康巴士”開到村里,,還帶上了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的部分醫(yī)生和護理方面的專業(yè)人員。在送醫(yī)入戶服務中,,隊員,、醫(yī)生和護士一起為村里的老人義診,發(fā)放免費藥物,。
實踐團指導老師潘曉婷介紹:“我們讓同學在體驗的同時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給村里的小朋友上課,,教他們黨史知識,,給他們講中國偉人的事跡。”別看羅曼德是個外國人,,說起這些,,他可知道不少呢。
“通過PPT展示,,我們教小朋友們認識毛澤東爺爺,,還有好多中國共產黨黨史中的優(yōu)秀人物。”羅曼德坦言,還有好幾個人我知道,,但是一時不記得叫什么了,,“我給他們講的是我自己所知道的習近平的個人簡介。我告訴那些小朋友,,習近平是中國的國家主席,,是從哪個學校畢業(yè)的,學什么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