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每一天,國旗護衛(wèi)隊都擔負著天安門的升降旗任務,,對大家來說,,他們的身影既熟悉又神秘。他們每天是如何訓練的,?為了今天的國慶升旗儀式,,他們又做了哪些特別的準備?接下來,,就隨央視記者一起走近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
日常訓練 與游客僅數(shù)米之隔
這是在國旗護衛(wèi)隊經(jīng)常能看到的景象,駐扎在故宮的官兵們和游客僅有數(shù)米之隔,,在喧鬧的環(huán)境中訓練,,戰(zhàn)士們早已練就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本領,。
人員優(yōu)中選優(yōu) 進行強化訓練
正步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為了圓滿完成今年國慶的升旗任務,,國旗護衛(wèi)隊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籌劃準備,,人員優(yōu)中選優(yōu),并進行強化訓練,。
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帶隊警官徐文:有些動作上面進行了一些更改,,主要是在步速上面。今年的步速是每分鐘112步,,嚴格按照隊列條令里面的要求去執(zhí)行的,。為調整步速,今年專門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強化訓練,,每天的訓練強度也是比較大的,,這段時間每天達到了11個小時。
徐文:指揮動作“三把刀”
徐文是國旗護衛(wèi)隊的帶隊警官,,是整個方隊的核心,。每天清晨4點,,起床、組訓,、出發(fā),,這期間所有的突發(fā)情況都由他負責處置,以保證國旗安全到達升旗 臺,、準時升起,,在國旗區(qū)的敬禮和禮畢的口令,也都是由他下達,。帶隊警官也被叫作“刀客”,,有一套俗稱“三把刀”的指揮動作,包括抽刀,、立刀和舉刀,。抽刀, 要帶出響聲,,刀花成為弧線,;立刀,握把要迅速準確,;舉刀,,刀身要正,手腕要穩(wěn),,行進間保持不動,。
楊博:將國旗展出片漂亮的扇形
每當國歌準時響起,升旗手都會奮力將國旗高高甩出一個漂亮的扇形,,敬禮,,目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入伍9年的楊博,,已經(jīng)是7年的老升旗手了,。多年來, 他每天堅持用啞鈴練習展臂動作,,手臂酸痛已經(jīng)成了家常便飯,右手小臂肌肉明顯比左手的硬實粗大,,但是為了升旗的那一刻,,再苦再累都值得。
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升旗手楊博:要將長5米寬3.3米的國旗完全展開,,同時5顆黃色五角星要展露出來,,對臂力的要求就比較大一點。所以我們在平常的訓練當中就會手握5公斤的啞鈴練展臂的動作,,每天的訓練時間算下來將近8個小時的訓練時間吧,。
向空中展旗的動作看起來很簡單,,想要圓滿地完成它,其實頗有難度,。
護衛(wèi)隊員:國旗已成為生活一部分
采訪中,,不管是帶隊警官徐文,升旗手楊博,,還是國旗護衛(wèi)隊的其他隊員,,大家都說,國旗已經(jīng)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升旗手楊博:將五星紅旗展向天空的時候 我感覺代表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帶隊警官徐文:全國人民實地看升旗的,可能一生中只有這么一次,。所以我們護衛(wèi)隊有句口號,,“把每天升降旗作為人生第一次升降旗來對 待”。我們作為護衛(wèi)隊的一員,,就是將每天的升旗動作,,以最高的標準,向全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展現(xiàn),,展現(xiàn)出我們國家的國威和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