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十一工況正常航天員狀態(tài)良好
昨天上午7點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575秒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fā)來賀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北京觀看飛船發(fā)射實況,。
賀電
飛船發(fā)射成功習近平致電祝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的賀電,。
“欣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我謹向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和航天員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xiàn)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xiàn)國際科學前沿
和高新技術發(fā)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攻關任重道遠。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續(xù)各項工作,,確保實現(xiàn)既定任務目標,不斷開創(chuàng)載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p>
現(xiàn)場目擊
5分鐘精確算參數(shù)確定進入預定軌道
10月17日7時,,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射進入30分鐘準備。透過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的巨幅液晶屏可以看到,,搭載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整裝待發(fā)。
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的飛控神經中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即將開啟飛天路上新的傳奇:牽引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30天,而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5分鐘準備,!”大廳擴音器里,傳來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零號指揮員的聲音。兩名航天員再次檢查調整束縛帶,,關閉面窗,,鎮(zhèn)定地等待飛天時刻的到來。
“1分鐘準備,!”
“10,、9、8……點火,!起飛,!”7時30分,長征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騰空而起,,直指蒼穹,,踏上與天宮二號相會的浪漫之旅。
“火箭飛行正常,!”“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
來自各測控網(wǎng)點的數(shù)據(jù)源源不斷地匯聚到中心,。各種數(shù)據(jù),、曲線不斷閃爍,北京時間,、任務時間,、飛行時間不斷跳躍。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飛船飛行的每一秒都關系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危。
中心神舟十一號總體主任設計師胡國林形容自己是坐在“火山口”執(zhí)行任務,。此刻,,他正在嚴密監(jiān)視著飛船和航天員的各項指標狀態(tài)。
“逃逸塔分離,!”——這意味著火箭和飛船越過了最為危險的上升段前兩分鐘,。胡國林終于松了一口氣。為了這短短的時間,,他們應急救生方案就做了幾十個,,目的只有一個:確保航天員的絕對安全。
“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伴隨著一連串熟悉的口令,,火箭飛出大氣層,。
很快,,飛船迎來屬于它的重要時刻——船箭成功分離,。
透過飛控大廳的液晶顯示屏可以看到,神舟十一號美麗的身影獨自遨游在深藍色太空。
此刻,,任務“接力棒”從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交到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手中,,他們將繼續(xù)為航天員保駕護航。
船箭分離后的第14秒,,上行控制崗位的工程師費江濤向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送了第一條入軌指令,。從他指尖發(fā)出的每一條指令,關系著飛船的每一次姿態(tài)調整,、每一次變軌,,也將引領著飛船的九天赴約之旅。
“帆板展開正常,!”費江濤發(fā)出的指令得到了響應——神舟十一號飛船張開藍色的“翅膀”,,吮吸著太陽的能量。
與此同時,,軌道室工程師張宇正帶領同事們與時間賽跑,。他們要在5分鐘內精確計算出飛船的初始軌道參數(shù)。而這組參數(shù),,也將是判斷飛船是否發(fā)射成功的唯一依據(jù),。
很快,張宇給出了答案,。
“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預定軌道,。”
飛控大廳里掌聲響起,。
飛行進展
需要5次導引控制首次實施已獲成功
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17日中午12點56分,在中心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實施第一次遠距離導引控制,,抬高了近地點高度。截至目前,,神舟十一號飛船工況正常,,航天員狀態(tài)良好。
據(jù)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孫軍介紹,,為牽引飛船追趕萬里之外的天宮二號,,中心需要對飛船進行5次遠距離導引控制。首先,,中心要抬高飛船的近地點高度,,之后對軌道面進行修正,然后再
抬高遠地點高度,,最后還要進行軌道圓化和組合體修正,。經過5次遠距離導引控制之后,,飛船將到達天宮二號后下方52公里左右的位置,兩個航天器建立空空通信,,轉入到自主控制段,。
與前幾次交會對接任務不同,此次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比之前增加了50公里,,將首次考核驗證空間站階段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還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為此,,中心科技人員調整了對飛船的控制策略,。
未來動向
預計明天交會對接將形成“天神”組合
預計在本月19日,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將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形成“天神”組合,,攜手探索宇宙奧秘。
想在布滿宇宙射線,、高能粒子的太空環(huán)境中平穩(wěn)飛行可不能天馬行空,、“任性”地隨意亂飛,需要嚴格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與車輛在地面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只需控制前進方向不同,,要想在太空實現(xiàn)這點,難度更高,,需要精準地控制上,、下、左,、右,、前、后等多個方向,,這對航天器的控制系統(tǒng)要求極高,。
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面臨的挑戰(zhàn)更為嚴峻,為了完成承載航天員進行我國首次30天中長期在軌駐留實驗,,這兩個近10噸重的大家伙,,要通過組合體控制技術實現(xiàn)“1 1=1”,在數(shù)萬米每秒的高速飛行中保持軌道的毫厘不差,,上演令人驚嘆的空間華爾茲,。
為打造最佳“天神”組合,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締造者,、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院長張洪太說,,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后,組合體姿態(tài)和軌道的控制權將交由天宮二號負責,,“退居二線”的神舟十一號將關閉大部分設備,,只承擔太陽能帆板控制的職責,,保證隨時提供為組合體提供穩(wěn)定的能源保障。
組合體在太空運行中,,其攜帶的很多設備的電力能源需要太陽能的支撐和轉化,對此,,在繞地運行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組合體上的太陽能帆板始終對準太陽,盡可能多地接受陽光的照射,,“天神”組合需要時刻調整姿態(tài),。
關注天宮
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發(fā)射,而先期進入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隨天宮二號發(fā)射入軌的50余件有效載荷目前情況如何,?10余項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是否已經開展?
記者從天宮二號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體部獲悉,,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后,,陸續(xù)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tài)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wěn)定,狀態(tài)良好,。目前,,部分實驗已獲取了一批相關典型區(qū)域圖像和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
天宮二號運行一個月部分實驗“首戰(zhàn)告捷”
空間冷原子鐘
它是國際上第一臺空間運行的冷原子鐘,,可以使飛行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量級,。目前實驗成功進行了冷原子的冷卻、拋射,、選態(tài),、微波相互作用和探測,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冷原子鐘信號,。經分析,,頻率穩(wěn)定度符合預期,為下一步科學實驗奠定了基礎,。它還是專門探測地球臨邊大氣層的遙感儀器,,其前向光譜儀和環(huán)形成像儀已分別獲取多組連續(xù)光譜和多方位大氣數(shù)據(jù),還獲取了地外月球紫外圖像,。
綜合材料實驗
該實驗將研究多種新型材料在地面重力環(huán)境下難以獲知的物理和化學規(guī)律及性質,。目前已完成第一批次6支樣品實驗,材料生長爐溫場控制滿足實驗需求,。
高等植物培養(yǎng)實驗
該實驗將研究擬南芥和水稻種子在太空中萌發(fā),、生長,、開花、結籽的全過程,。目前已順利完成了營養(yǎng)液加注,,擬南芥和水稻種子在注液四天后陸續(xù)萌發(fā),目前生長狀態(tài)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