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服從”沒有任何例外(評論員觀察)
牢記共產黨員這個第一身份③
《人民日報》(2016年10月26日05版)
懂不懂規(guī)矩、守不守紀律,、講不講服從,,是黨性問題,更是方向問題,。這里的“方向”,,意味著道路如何走、旗幟怎么扛,,檢驗著一名黨員干部的“核心意識”,。
“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作為中共黨員,,相信每個人對黨章中的這段話都耳熟能詳,。
1938年4月17日,張國燾發(fā)表書面聲明脫離共產黨,。時年10月,,毛澤東在向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作報告指出:“鑒于張國燾嚴重地破壞紀律的行為,必須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組織,;(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誰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壞了黨的統(tǒng)一。”這是我們黨從血與火的考驗中總結出的信條,,是這個組織中任何人都不能成為例外的鐵律,。
黨員有其特殊的政治使命,入黨意味著在政治上講忠誠,、行動上講紀律,、組織上講服從??箲?zhàn)時期,,中央軍委政治部找李先念談話:“先念同志,,組織決定你到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當營長,你有什么意見嗎,?”當時紅軍縮編,,此次崗位調整是從軍級降到營級,李先念毫不猶豫地說:“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這就是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樹立的榜樣,。
“講服從”是黨員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衡量黨員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堅定的重要標志,。然而在實踐中,,一些黨員把“服從”扭曲了:有的視之為一團和氣、蠅營狗茍,,淪為無黨性,、無原則、無底線的服從,;有的視之為“不定項”,,對己有利者從之、對己不利者棄之,;有的視之為好聽的口號,,口口聲聲講原則、顧大局,,背地里卻搞團團伙伙,、圈里圈外;還有的甚至視之為待價而沽的籌碼,,誰給甜頭,、給位置,就聽命于誰,、服帖于誰,。用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組織、對待服從,,遲早會出問題,。
懂不懂規(guī)矩、守不守紀律,、講不講服從,,是黨性問題,更是方向問題,。這里的“方向”,,意味著道路如何走、旗幟怎么扛。歸根結底,,服從誰,、圍繞誰、擁護誰,,檢驗著一名黨員干部的“核心意識”。
“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黨是領導全國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核心,。“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黨員干部如果不能弄清個人與組織的關系,,一級黨組織如果不能擺正與上級黨組織、黨中央的關系,,服從就失去了正確的方向,。今天我們講增強“核心意識”,就是要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就是要強調經常主動地向黨中央看齊,,做到全黨隊列整齊,、步調一致。
今天,,行進在新長征路上的中國,,面臨著經濟利益的多元化、社會生活的多樣化,、組織形式的多態(tài)化,。孫中山先生曾經告誡,一盤散沙,,才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敵人,;我們常說,“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獨特的制度優(yōu)勢,。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8800多萬黨員的執(zhí)政黨,如果不講服從,、沒有核心,,怎么去集中、怎么辦大事,?
從入黨的那一天起,,每一名黨員就應該有這樣的意識: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是組織原則,重大事項必須向組織請示報告是組織紀律,,不打折扣地落實組織作出的決定,、交給的任務是組織要求。面對具體問題,,黨員有實事求是向組織反映實際情況的義務,,有在黨內各抒己見、發(fā)表個人觀點的權利,,但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黨組織“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必須“立即執(zhí)行,,不受牽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發(fā)揮好我們黨獨特的政治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