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謝振武:“繪”出中國人的心電圖圖譜
90歲的謝教授已經耳背了,,85歲的老伴兒劉恕就成為了他的耳朵。
他們結婚60多年,,一起走過了金婚,,又過了鉆石婚。
謝教授與自己的兩位學生王成(左)、毛定安,。
紅網長沙11月1日(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魏驚宇 劉祥)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他和他的團隊完成了5000多例健康人群的心電跟蹤;他的三本著作,,成為專屬于中國人的心電圖診斷標準,;他年逾八旬從臨床一線退下,一生研究填補多項“空白”,,兩次獲得“終身成就獎”……11月1日上午,,在長沙市留芳嶺社區(qū)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家屬院,剛剛獲得中國兒科醫(yī)師最高獎項——(第四屆)中國兒科醫(yī)師終身成就獎,、90歲高齡的謝振武教授和85歲的妻子劉恕依偎著,,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成就:填補多項“空白”,,制定國人心電圖診斷標準
就在上個月,,廣東省珠海市召開的中華醫(yī)學會第21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上,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謝振武教授被授予中國兒科醫(yī)師最高獎項——(第四屆)中國兒科醫(yī)師終身成就獎,。
而這并不是謝老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早在2006年,,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協(xié)會心電學技術分會也給他頒發(fā)了一個“中國心電學終身成就”的獎杯,。
如果這沉甸甸的獎杯還無法讓你感受到謝老為國人健康作出的貢獻,他的學生,,現(xiàn)任中南大學兒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兒科學教研室副主任的王成教授告訴你,如果你曾經做過心電圖檢查,,其結果是否在正常范圍內,,都是引用的謝老所制定的標準。
王成略顯驕傲地告訴記者,,在國人心電圖和心電向量圖研究領域,,目前在國內而言,不論是臨床診斷還是論文研究,,都是參考自己的老師的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心電圖是臨床心血管疾病診斷及健康體檢最常用的基礎檢查項目之一,。但在謝老的研究成果之前,,我國的心電圖沒有中國人的標準,一直沿用國外人資料?!靶碾妶D正常標準存在年齡,、性別和種族差異,中國人和西方白種人心電圖在某些參數(shù)方面有差異,,完全套用,,會出現(xiàn)很多誤差?!蓖醭山榻B,,謝老花了近30年的,不僅填補了這一空白,,由于研究的深入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豐富,,還糾正了某些國外專家對嬰幼兒心電向量圖變化的誤解,打造出專屬于中國人的心電圖研究及診療標準體系,。
過程:花了近30年,,跟蹤5000多人,手動處理龐大數(shù)據(jù)
偉大的成就源自于更加令人肅然起敬的研究過程,。在妻子和學生眼里,,謝老所付出的代價,很難再被復制,。
上世紀70年代起,,謝老開始我國兒童的心電圖研究工作,完成了820例從出生到14歲健康嬰兒及兒童的心電圖系列研究工作,,首次大樣本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心電圖診斷標準,,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空白,于1980年由上??萍汲霭嫔绯霭媪藝鴥鹊谝槐驹擃I域的學術專著《健康嬰兒及兒童心電圖研究》,。
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他開始著手我國人群心電向量圖的系列研究,,花10多年完成了3287例自出生15分鐘到60歲的國人心電向量圖的系列研究,。于1993年出版了學術專著《中國健康嬰兒、兒童及成人心電向量圖》,,系統(tǒng)建立了我國不同年齡人群心電向量圖的正常標準,,針對嬰幼兒心電向量圖變化機制的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再次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空白,,目前已成為我國心電學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工具書,。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謝老又開展了國人心電圖和心電向量圖相結合的系列研究,,完成了4322例從出生5分鐘至84歲中國健康人心電圖的研究成果,,之后出版了研究專著《中國人心電圖研究及臨床應用》,,獲全國優(yōu)秀心電著作獎,并被授予突出貢獻心電專家稱號,。
“這三本書,,幾乎就是謝老一生的縮寫?!蓖醭山榻B,,在沒有電腦,更沒有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的年代,,這種大樣本的跟蹤與統(tǒng)計,、撰寫這三本書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當時條件差,,都是靠手工測量計算,。”王成說,,當時是一種特別的“手搖計算機”,,寫入數(shù)據(jù),搖幾圈,,嗶地響一聲,,結論才出來?!安粌H如此,,每一張心電圖,需要自己從紙上測波形高度,、寬度等數(shù)據(jù),,再逐一的統(tǒng)計、核實,,幾千上萬的個案統(tǒng)計出數(shù)據(jù),再算出正常人的數(shù)值,?!蓖醭烧f,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出生嬰兒5分鐘做心電圖,,等到了2歲再做,一直追溯十多年,,觀察心電圖的變化,,即使在國外,也沒有人做這個工作,。
印象:80歲才退休的“工作狂” 熱愛運動的“總教頭”
“工作太認真,,那時候不?;丶遥瑒e人還誤以為是我們夫妻關系出問題呢,,哈哈,。”90歲的謝老已經耳背了,,85歲的老伴兒劉恕就成為了他的耳朵,。他們結婚60多年,一起走過了金婚,,又過了鉆石婚,,說起年輕時的囧事,劉奶奶樂得哈哈大笑,。
“他總是想盡辦法省時間,,好去做自己的工作?!眲⑺∧棠淌窍嫜裴t(yī)院肝膽外科的教授,,對醫(yī)學有著同樣的向往和追求,為了成全丈夫的事業(yè),,她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
劉奶奶告訴記者,為了方便做研究,,謝老常年住在辦公室,,每周六才回家一次,有時候兩周才回一次,。這樣“同城分居”的家庭模式,,一些親朋好友無法理解,一度傳出夫妻關系出問題的流言,。
醫(yī)院中的謝老也是分秒必爭,,辦公室支張木床睡覺,吃飯就在食堂解決,,每天埋頭計算,、整理數(shù)據(jù)?!拔乙彩轻t(yī)務工作者,,和他有默契,所以支持,?!笨粗疵ぷ鞯恼煞颍肫鹉切┝餮?,劉奶奶真是哭笑不得,。
但她也有酸楚的往事,。1972年—1975年間,劉奶奶隨著醫(yī)療隊去非洲,,女兒和兒子只能留給丈夫來管,。結果,女兒因為營養(yǎng)不良暈倒了,,測出來僅有3克血色素,,屬于嚴重貧血。
“他一個兒科專家,,自己女兒卻貧血暈倒,!”。毛定安教授也是謝老的學生,,對于老師當年的勤懇,,他深有體會?!袄蠋熤芰习?,要求當時還是研究生的我們周六也上班?!彼寡?,年輕時自己還因為這樣不近人情的“要求”而心生意見;當自己成為博士生導師時,,才體會到其中的良苦用心,。
王成也感慨道,直到2005年,,快滿80歲的謝老才從臨床一線退下,,但他仍關心湘雅二醫(yī)院兒科的建設,并協(xié)助自己繼續(xù)參與科研工作,。
“老師參與研究的課題,,今年還發(fā)表了論文?!蓖醭商寡?,老師工作嚴謹,對學生要求也非常嚴格,。以前有位同學將病例折了個角,謝教授看了后,,批評不合格,,要求每份病例沒有任何細節(jié)上的問題。
不過,,謝老給人的印象也不單單是“工作狂”,。王成翻出老師年輕時的照片,,曾經參過軍的謝老有著一副英武干凈的面龐?!八麗鄞蛱珮O拳,,曾經還是我們醫(yī)院的太極拳總教頭,對太極拳的各種派別都會,。大概也是因為熱愛運動,,讓老人雖已年過九旬,仍然有著比較健康的身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