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huán)保部詳解為何多地空氣質量爆表
中青在線北京11月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世昕)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重污染天氣不僅襲擊了京津冀,,還影響了東北地區(qū),而后有沿哈大線一路向南延伸,,直至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波及6個省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爆表”,,環(huán)保部專家組說,“污染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來源,,研究提出下一步防控建議,,環(huán)保部今天下午組織召開了會商會議。
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研究員介紹說,,11月2日至6日,,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qū)出現大范圍重污染過程,。東北地區(qū)相繼有10個城市的AQI達到最高值500,,其中黑龍江哈爾濱市、綏化市和大慶市等3個城市AQI達到500的持續(xù)時長分別為14小時,、23小時和24小時,。
哈爾濱市污染最為嚴重,11月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時值分別達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大慶市PM2.5小時值也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
5日,東北地區(qū)的污染范圍進一步擴大,,哈爾濱市,、牡丹江市、吉林市,、七臺河市,、大連市、錦州市,、葫蘆島市等7個城市小時AQI為重度污染,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綏化市,、長春市、松原市,、鞍山市,、營口市、遼陽市,、本溪市,、盤錦市、白城市,、雙鴨山市,、阜新市等13個城市小時AQI為嚴重污染,其中長春市,、松原市,、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白城市、遼陽市和營口市的小時AQI達到最高值500,,鞍山市PM2.5小時值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5日夜間至6日上午,受東北地區(qū)污染傳輸影響,,山東省煙臺市,、濰坊市、青島市,、日照市,、棗莊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相繼出現重度以上污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在此期間也經歷了一次重污染過程,,污染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多個城市出現長時間重污染。4日下午,,京津冀地區(qū)多個城市達到PM2.5濃度峰值,。5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的空氣污染程度逐漸緩解,6日北京及周邊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為良,。
“這么大范圍同時發(fā)生重污染天氣,,主要原因還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過大,這是內在原因,,而不利的氣象條件是重要誘因”,,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柴發(fā)合研究員介紹說,東北地區(qū)冬季發(fā)生的大范圍極重污染天氣過程,,已經連續(xù)出現了4年,。此次東北、華東地區(qū)大范圍的污染過程,,始于11月3-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重污染主要源于當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是導致區(qū)域性大范圍重污染的“元兇”,。5日下午,受東北方向氣流影響,,污染氣團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續(xù)傳輸,,經長春、沈陽至大連一線,,跨過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并在6日上午影響到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qū)。污染氣團的長距離傳輸,,疊加本地的燃煤,、工業(yè)和機動車排放貢獻,是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多個城市出現重度甚至嚴重污染的原因,,部分城市PM2.5濃度受污染氣團傳輸的影響可能高達30-50%,。
對京津冀地區(qū)本次重污染過程的分析表明,有機組分和硝酸鹽仍是本次過程中PM2.5的主要組分,,工業(yè)和機動車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來源,。但隨著各地逐漸啟用燃煤采暖設施,在夜間近地面的高濕環(huán)境下,,硫酸鹽的二次轉化加劇,,對PM2.5的貢獻有所加大。
11月2日起,,環(huán)境保護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持續(xù)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等省市的重點地區(qū)開展督查。從督查情況來看,,相關城市加強應對,,積極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如天津市各委辦局派出20余個督查組進行應急預案執(zhí)行情況督查,,河北省唐山市采取燒結機停產,、單雙號限行等強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