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九局看兩會]委員馮驥才:警惕古村落千篇一律只為賺錢
九局發(fā)[2017]024號
從1983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至今,馮驥才已經是7屆老委員了,,今年是他第35“算下來,,我的生命中已經拿出一年多時間在政協開會了?!?/p>
馮驥才的不少提案已被采納,。比如,2000年馮驥才提出的關于對中國民間文化遺產全面搶救與普查的提案被采納,,從2002年開始,,馮驥才作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發(fā)起并主持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15年來,,首次對全國的民間文化遺產進行地毯式的普查。
今年參加兩會,,馮驥才帶著三份提案,,分別是《關于傳統(tǒng)村落開展旅游要以文化遺產保護為前提的提案》《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對傳統(tǒng)生活文化的參與和體驗的提案》《關于教育應重視美育的提案》。
馮驥才的這三份提案是基于怎樣的思考,?他在傳統(tǒng)村落和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中有哪些體會,?九局采訪了馮驥才,請他談一談他的政協提案,。
九局:近年來,,您一直致力于傳統(tǒng)村落保護工作,,這次專門提出傳統(tǒng)村落發(fā)展旅游要以文化遺產保護為前提,您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嗎,?
馮驥才:從2012年開始評審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現在已經評了四批,一共是4153個傳統(tǒng)村落,。這是從200萬個自然村里挑出來的各地傳統(tǒng)村落的代表,,可以講,這是傳統(tǒng)村落現有的精華,。當然,,還得需要1到2次的審批,基本上就完整了,。我估計總共會在5000個左右,。
這些傳統(tǒng)村落是7000年農耕文明史留下的一筆遺產,它們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存都非常豐厚,,同時又很脆弱,,只要遭到破壞,就無法恢復,。評下來一個傳統(tǒng)村落,,這個原來人們不知道的村落就有了名分,它就成了被認定的中國農耕文明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傳統(tǒng)家園的代表,。有了這樣一個名分,它也就有了旅游價值,,有了號召力,,成了旅游資源。
我們并不反對旅游,,旅游可以給當地帶來收益,,也使住在城市的人或者其他地方的人能夠分享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增長我們對歷史對文化的見識,??墒锹糜蔚糜幸粋€前提,就是必須保證傳統(tǒng)村落不能受到破壞,。
這些古老的村落,,設施一般比較差,生活條件也比較差,。當地的村民很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希望脫貧,甚至希望致富,。那么往往就會急于開發(fā)旅游,,可是這個村落并沒有準備好,,村民對自己村落的文化遺產還沒有全面的認識,他們不知道自己代代居住的村子的價值在哪里,,村民們也還沒有保護的自覺,,也不知道保護的方法。
九局:您認為不合理的旅游開發(fā)會給傳統(tǒng)村落帶來哪些傷害,?
馮驥才:外來開發(fā)旅游的人多是在城市找不到土地資源的一些開發(fā)商,,他們急于想在這里賺到錢,這樣呢,,他們就會對這里的資源隨便使用,。有一個突出的現象,許多村子里特別好的建筑被拿來改成了民宿,。開發(fā)商經常會捕風捉影地編一些故事,,比如說這個房子原來是家藥鋪,然后就弄很多道具,,把它裝飾起來,完全改變了村落原來的歷史形態(tài),。
還有的村落為了吸引人,,就開始隨便給這地方打扮,比如掛滿紅燈籠,。那燈籠并不可怕,,不行摘下來就完了,但有的地方會涂脂抹粉,,甚至改變里面的建筑,、設施。另外,,就是把民俗變成表演,。這種情況很可怕,很多村落都這樣做,,就變得千篇一律了,,缺乏特點。我寫過一篇《中國傳統(tǒng)村落正趨向“十大雷同”》,,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這是一件特別緊迫的事情,,國家必須有一個批準的機制,,就是不經過國家審批不能開發(fā)旅游。
九局:您的提案之二強調中小學生對傳統(tǒng)生活文化的參與和體驗,。今年1月份,,中辦,、國辦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里面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您認為課堂和教材上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您強調的引領孩子們在生活中親近傳統(tǒng)是什么關系,?
馮驥才:教材是必要的,我們從小學的古代詩詞,,還有一些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跟教材是分不開的,。蘇東坡,、歐陽修的散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這些都是從教材里學來的,。有一部分傳統(tǒng)文化要通過教材來反映,,但是教材不能包打天下。
有一部分傳統(tǒng)是融在生活里的,,比如說傳統(tǒng)節(jié)日,,把它編成教材給孩子們講,不如讓孩子們直接過一下節(jié),。比如清明節(jié),,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傳統(tǒng)比如掃墓,有的學校會組織學生給烈士掃墓,,這很好,。但還有一些傳統(tǒng),我們可能有些忘卻了,,比如古代有踏青,、插柳的習俗。春游也是古代節(jié)日里的一個內容,,春天到來,,人們在房子里憋了一冬,要到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跟大自然親密一下,。春游的時候,有一個活動叫插柳,,就是把柳條折下一枝插在土里,,柳條是可以長成樹的。我們現在講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春游可以跟現代觀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老師帶著孩子們春游、插柳的時候就可以跟孩子們講古人在春天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你看《清明上河圖》,,上面畫的從郊區(qū)回來的人,柳條盤成一圈一圈戴在頭上,。帶著孩子們春游一次,,他們對節(jié)日就有了親身的感受,一下就理解了清明的內涵,。
所以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首要是感性的。你首先要去感受它,,感受它之后你就會喜歡它,,你就會認識到為什么古人是這樣的,你才會熱愛它,。只有日積月累,,慢慢地在各個方面都熱愛這個文化,熱愛自己的傳統(tǒng),,就會產生對自己文化的自信,。不要覺得傳統(tǒng)離我們很遠,傳統(tǒng)就在我們身上,。傳統(tǒng)不是歷史的遺物,,它是活著的,。
九局:您這是35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了,,也有許多提案被采納,您是如何理解政協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
馮驥才:在政協有兩種工作方式,,一種是用嘴說,這叫參政議政,,一種是寫在紙上,,這叫建言獻策。政協提案不能光提問題,,你得為國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辦法來,。
政協是一個特別獨特的地方,因為平常你在別的地方提,,比如在一個學術會議上,,國家的決策層面很難聽到。但是在政協上提,,就可以直接聽到,,因為這是參政議政,、共商國是的地方。(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文藝九局工作室 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