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登封10月19日消息(記者辛如記,、胡曉輝)他是個窮苦的山里娃,,卻沒有被貧困鎖住腳步,走出大山投身西部大開發(fā),,用中原人特有的吃苦精神帶回了令人羨慕的財富,。他是村莊發(fā)展的帶頭人,,不僅把“老井吃水貴如油,好小伙娶不上賴媳婦”的貧困村,,建設(shè)成了十里八鄉(xiāng)都羨慕的富裕村,。他還是一位有家國情懷的企業(yè)家,秉持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信念,,將困難群眾的需求掛在心上,。他個人捐資一億元,給老井村民修建了現(xiàn)代化社區(qū),。多年來,,他的企業(yè)帶領(lǐng)職工累計向社會捐款2800多萬元。他,,就是登封市大冶鎮(zhèn)老井村黨支部書記,、河南省“最美村官”劉庭杰。
嵩山腳下有個老井村,老井村村如其名,,在村東頭那口老井井沿上,,提水麻繩勒出的一道道槽痕訴說著村里艱難的吃水史。1987年,,天旱得厲害,。昔日滋養(yǎng)著老井村人的老井,干涸到一天刮不出10擔(dān)水,。大冶鎮(zhèn)開展萬人吃水工程,,要在與老井村相鄰的川口村打一眼深井,供周邊幾個村子吃水,。
已經(jīng)23歲的劉庭杰早已自立門戶,,為了填飽肚子,他跟著自己的堂叔下礦挖煤,,到周口販煤,,再把當?shù)氐奈鞴侠氐欠赓u。就在那段用命掙錢的日子里,,劉庭杰聽說鎮(zhèn)里要為村民打井,,毫不猶豫捐了500元——在那個年代,這比一個國家公職人員一年工資收入的總和還要高,。
1988年,,年僅24歲的劉庭杰當選老井村的村委會主任,兩年后,,又成為老井村的黨支部書記,。修路、通水,、通電,,是劉庭杰給自己出的三道自考題。上任村支書的第二年,,劉庭杰拿出了自己販煤炭,、賣化肥賺下的錢,向村里這條羊腸小道發(fā)起了挑戰(zhàn),。他領(lǐng)著村民放炮開山,,堆石填土,建造路基,,硬是肩背手夯鑿出了一條繞村的土路,。
可是老井村水土流失嚴重,每年一下大雨,,就把路給沖壞了,,冬天修好,,第二年雨季又被沖壞,一年又一年,,村民們崩山取石將路面修了一番又一番,,路基卻再也撐不住了。
2008年,,他再一次把家中的積蓄拿出來,一面號召村干部集資,,一面一趟趟跑鄉(xiāng)政府爭取支持,,終于扎扎實實為老井村修了一條繞村的水泥路,結(jié)束了老井村祖祖輩輩架子車進不了村的困頓,。
和路一起解決的,,是老井村的吃水問題。1993年,,劉庭杰籌資30萬元,,歷時半年,打了一眼256米的深水井,。水有了,,他想著村里發(fā)展工業(yè)壯大集體經(jīng)濟不能沒有自來水,干脆一步到位,,架設(shè)入戶管道,,給村里的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