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3月29日電? 題:“脫貧必須靠辛勤勞動”——吉林雙遼“精神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新華社記者郭翔
響亮的進行曲,、胸前的大紅花,、雷鳴般的掌聲……一提起不久前那場全市“勤勞脫貧示范戶”表彰大會,45歲的吉林省雙遼市茂林鎮(zhèn)孟益村村民鄧長純就興奮不已,,“那是我這輩子最光榮的時刻”,。
10年前,鄧長純外出務(wù)工,,一條腿受傷截肢,。這場意外讓他一度生活態(tài)度消極,,成了村里的貧困戶,。
“很多貧困戶像鄧長純一樣,,遭遇變故后就失去了脫貧致富的斗志。因此,,脫貧攻堅需要物質(zhì)幫扶和精神引領(lǐng)‘兩條腿走路’,。”雙遼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崔貴義說,,“扶貧先扶志”,,雙遼把“精神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突破口,鼓舞貧困戶脫貧的志氣,。
雙遼用政策宣傳開路,,由駐村第一書記和各級幫扶干部通過掛鉤幫扶,,點對點、面對面解疑答惑,,將中央和省里相關(guān)扶貧政策解讀到位,。“宣講好政策讓貧困戶增強了‘想脫貧,、能脫貧’的底氣,讓大伙吃下‘定心丸’,,逐步破除了‘等靠要’思想,。”吉林省國資委干部、孟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樹春說,。
2016年,,產(chǎn)業(yè)扶貧項目紅薯儲藏窖落戶孟益村,。在駐村幫扶干部的鼓勵下,鄧長純鼓起勇氣,,把種玉米調(diào)整成種紅薯和馬鈴薯,。他和妻子參加了縣、鎮(zhèn)的培訓(xùn)班,,成了紅薯,、馬鈴薯種植“達人”,,22畝土地當(dāng)年獲得豐收,,紅薯賺了1.5萬元,馬鈴薯也賺了6000多元,,一下子就把貧困帽子摘掉了,?!包h給了咱這么多好政策,給建儲藏窖,教種植還幫助銷售,,自己不努力干那就太不像樣了?!编囬L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