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手機玩不停,大人除了大吼還有什么辦法
浙大開發(fā)一款算法軟件 幫家長來管亂用手機的熊孩子
實驗中,,小朋友在玩2048時,,計算機收集了他們與手機互動的數(shù)據(jù)。徐文淵課題組供圖
手機在親子關系中,讓父母又愛又痛——小朋友吵鬧糾纏時,,給一個手機,,頓時世界安靜;但是現(xiàn)在的小朋友悄然反轉(zhuǎn)掌控權——
今年3月,,2歲半的中國男孩為看動畫片,,怒試媽媽手機的開機碼,結果手機被娃鎖屏48年,;
英國7歲小女孩則成功破解了父母手機的密碼,,并花了1萬多英鎊,給全家訂了迪士尼套餐……
21世紀的父母需要權衡兒童使用手機的利弊,,在孩子了解外界的同時,,防止他們沉迷游戲、或者不知不覺地在購物軟件上下單,。
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浙大電氣工程學院智能系統(tǒng)安全實驗室徐文淵教授團隊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開發(fā)出新軟件iCare,,可以幫助解決這個育兒難題,。
iCare可以通過用戶與手機的互動特征,準確地分辨出面對的是成人還是小孩,。如果檢測到是孩子在用手機,,它會用友好的方式,阻止孩子訪問零售商,、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以及兒童不宜的網(wǎng)站。
相關論文,,近期發(fā)表在移動技術大會HotMobile上,。
兒童和成人
用智能手機的“痕跡”不同
人體工程學和運動機能學已經(jīng)表明:在相似年齡段的人群中,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兒童與成年人,是以不同的方式與智能手機進行互動的,。
“比如,,從手形和靈活性看,大人和小孩就是不一樣的,?!闭n題組的冀曉宇老師介紹。
首先,,在尺寸方面,,兒童手較小,,手指觸碰點面積較一般成人小。因此,,兒童往往會在較窄的屏幕范圍內(nèi)接觸,,并以較短的軌跡滑動。
并且,,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與智能手機互動的靈巧性差一些。根據(jù)團隊觀察,,孩子們在智能手機上的每次觸摸,,比如從輕擊到滑動,速度通常都比成人慢,。這可以歸因于兒童的身體尚未成熟,,因此這會影響他們在使用手指執(zhí)行任務時的反應。
“我們希望從兒童與智能手機上的自然交互過程中,,提取一系列用戶特征,。”冀曉宇老師說,。
要獲取兒童使用智能手機的特征,,科學家需要許多兒童志愿者做實驗。但是小朋友會這樣輕易“解密”他們的核心數(shù)據(jù)給大人,?
科學家的辦法是:邀請孩子們來玩游戲啊,。
實驗室找來了17名3~11歲的兒童;作為比對的成人組,,有14名20~59歲的成年人,。所有的參與者都完成了兩個階段的任務:輸入密碼解鎖手機,玩一款益智游戲“2048”,。
這個過程中,,iCare能夠記錄像手指按壓的表面積、手指施加的壓力和滑動長度等35個維度的度量數(shù)據(jù),。經(jīng)過測試,,iCare區(qū)分用戶是兒童還是成人,測試的準確率達到了84%,;使用8次滑動的數(shù)據(jù)來區(qū)分,,判斷準確率可達到97%。
家長的焦灼
來自無法阻止孩子“亂”用手機
大溫是一位7歲男孩的媽媽,,每次兒子問密碼,,她都很嚴肅地說:“這是個人隱私?!?/p>
沒想到孩子暗中觀察一段時間后,,成功記下了開機密碼,。這以后,,只要有機會拿到手機,,孩子就自行打開小程序玩游戲。
“無論是用密碼還是其他方式,,首先家長要記得開啟這一保護措施,。孩子也可能會掌握密碼,或是在保護措施關閉后拿到手機,?!毙煳臏Y表示。
即使用人臉識別開機,,讓小孩拿著手機也玩不上,,看起來也不好,因為攝像頭能暴露用戶的隱私,。
厲害的小朋友,,如上文兩歲半的娃娃,打不開媽媽手機,,索性“發(fā)個狠”,,48年之后,這臺手機才能復活了,。
更焦灼的還在后面,。
“他現(xiàn)在時間越玩越長?!贝鬁負膬鹤映撩杂螒?、眼睛看壞、心思野了不學習……可是要阻斷一場如火如荼的游戲談何容易,,要求交還手機幾次未果,,大溫吼:“關掉,都給你說了20次了,,你這樣說話不算數(shù),,以后沒機會玩了!”
孩子回吼道:“不還,!我還沒有破上次的記錄呢,?”
接下來的劇情就急轉(zhuǎn)直下了,孩子變“魔王”,,媽媽變“后媽”,。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圖個清凈,,把手機丟給孩子玩,,甚至給孩子配備手機,。但是跟大溫一樣,終歸會擔心孩子不合理使用手機,。
除了限制
iCare還能引導孩子健康活動
iCare根據(jù)用戶的互動行為實時分辨,,更加自動智能,用戶體驗更好,。
如果iCare發(fā)現(xiàn)是孩子在用手機,,也可以不粗暴地立刻阻斷游戲,“它可以友好地提醒小朋友,,你還可以再玩多少時間,,手機會自動關閉?!奔綍杂钫f,。
另外,相比人臉識別,,iCare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不包含任何隱私信息,,不會啟用攝像頭,用戶安全更有保障,。
不過,,目前該算法尚未被整合到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tǒng)中。徐文淵表示,,“基于行為的識別”這一理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團隊期待與更多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以及醫(y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合作,拓寬為更多特定人群開發(fā)相應服務技術的渠道,。
比如,,可以幫助引導孩子往合理的方向分散精力。
《冬吳同學會》里梁冬講過一個故事:
朋友養(yǎng)的一條小狗特別調(diào)皮,,主人心力憔悴,,咨詢訓狗師:“是不是得做‘公公’才好?”
訓練師說:這是動物的天性,。要讓它充分地活動,。于是帶著狗跑了一周回來,狗乖了,。
這讓人們看到一種教育的解讀,。“調(diào)研顯示,,中國絕大部分青少年體育鍛煉不夠充分,,體能消耗度嚴重不足。這導致他們沒有機會充分釋放他們的力比多,?!绷憾f,。
所以針對一些對手機感興趣的熊孩子,人工智能的設計,,也可以更加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引導他們?nèi)フ业礁咏】档挠螒蚍绞健?/p>
將來,小朋友抓起手機玩,,手機很快感知到他們是孩子,,根據(jù)年齡段特點,,它們會跳出不同的方案,。
比如發(fā)現(xiàn)一個少年在打王者榮耀,手機先會提醒:“打游戲的時間余額不足,,還有10分鐘自動關機,。但是我們可以去做一些運動,足球,、跑步選一個,?我?guī)湍泐A約小伙伴;我去喚醒爸爸媽媽……”(記者 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