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16日電(記者王瑩,、于也童)“一曲大合唱,可頂十萬毛瑟槍,?!苯衲暌呀洠梗笟q高齡的魯藝音樂系學員江雪這樣形容《黃河大合唱》。無論是在抗日烽火中的延安,,還是在全國人民凝心聚力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今天,,《黃河大合唱》總能觸動中國人心底最深處的情結,激發(fā)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南泥灣》《白毛女》《擁軍花鼓》……這些縱橫了幾代人記憶的文藝碩果誕生于一棵“文藝巨樹”——魯迅藝術學院,。
縱然歷經歲月荏苒,經典文藝作品卻永不褪色,,它們生于烈火硝煙,,生于時代的呼喚,生于人民的感召,。
1938年4月10日,,延安魯藝在抗日硝煙中誕生。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之后,,魯藝人開始走出“小魯藝”,,到“大魯藝”、到人民中間去,。無數(shù)魯藝人以筆為槍,,用藝術呈現(xiàn)熾熱的愛國情懷,各種文藝經典井噴而出,。
“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魯藝人卻有著無比樂觀的精神,很多經典作品都是在狹小的窯洞里完成的,?!保梗稓q高齡的魯藝音樂系學員孟于是《白毛女》中第一代喜兒的扮演者之一,回憶起這部歌劇的創(chuàng)作歷程,,她至今記憶猶新,。
“一天晚上,,作曲家張魯突然急切地敲我窯洞的門,他說曲子馬上就能寫好,,可是窯洞里沒有燈油了,,讓我借他一些?!泵嫌诨貞浀?,“我就讓他進我的窯洞里先寫,我出去撿煤核,,等我回到窯洞里,,那段經典的《北風吹》已經寫好了?!?/p>
著名音樂家安波素有“小調大王”之稱,,他的很多作品都從民間文藝、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罢吕飦硎切麓海s上了豬羊出呀了門……”談起安波選用陜北民歌《打黃羊調》填詞創(chuàng)作的《擁軍花鼓》,,安波的兒子劉嘉綏說:“這首新民歌既保留了陜北花鼓和民歌的元素,,又注入了擁軍愛民的內容。曲調朗朗上口,,經常是上面演著,,下邊的老百姓就能跟著唱了?!?/p>
從《地道戰(zhàn)》到《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雷鋒,,我們的戰(zhàn)友》……這些傳唱至今的經典歌曲都出自傅庚辰筆下,這位老魯藝人將一個時代的記憶譜寫在了旋律之中,。
“作曲家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就是旋律,,民族化的旋律群眾容易接受,要想接近群眾,,必須深入實踐,。”傅庚辰說,,為了寫好《地道戰(zhàn)》,,他親自去冉莊鉆了地道?!翱吹襟H槽子洞口,、鍋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陳列室,、大刀和紅槍,,‘地道戰(zhàn),嘿,,地道戰(zhàn)’,,這個調子一下就出來了?!?/p>
縱使文藝作品有千種萬種的創(chuàng)作方式,,但無論哪一種都不能離開人民,不能離開實踐,。
“創(chuàng)作要貼近人民,,作品才能‘活’起來,?!苯衲暌眩福稓q的王緒陽這樣總結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1954年創(chuàng)作著名連環(huán)畫《童工》和《我要讀書》的時候,王緒陽和幾個同事來到了高玉寶的家鄉(xiāng)體驗生活,?!皫讉€月的時間里,,我們住在農村。農村的一草一木無一不蘊含著豐富的生活氣息,,這些只有真正的深入生活才能感受得到,?!?/p>
3月26日,新版《白毛女》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又一次上演,,演員幾次謝幕,觀眾的掌聲仍如潮水般雷動,;《黃河大合唱》更是每次演出都能掀起熱潮,;即使是智能時代,連環(huán)畫《我要讀書》仍是很多孩子愛不釋手的圖書……
“飽含家國情懷的文藝作品,帶給受眾的感召力是無比強大的,。今天,,傳承魯藝紅色基因的院校,、院團,、藝術家形成了‘新魯藝’雁陣齊飛的新格局,,魯藝人的創(chuàng)作一直在路上,?!敝袊影掺斔囆S褧L、知名作曲家馬可之女馬?,撜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