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4月17日電(記者霍瑤)從太原市出發(fā),往北百余公里就到了婁煩縣靜游鎮(zhèn)峰嶺底村,,這里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著名政治活動家高君宇的出生地,也是他16歲以前一直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峰嶺底村東,,依山而建,山上青松翠柏,,迎接前來參觀瞻仰的人們,。紀念館下院的中央,高君宇的全身銅像靜靜矗立,,這位革命先驅(qū)身著長衫,,手握書卷,盡顯當年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奔走呼號的風貌,。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當?shù)匾粋€有名望的大戶人家。受父親的影響,,他思想活躍,,贊成新生事物,向往變革與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學,參加各種進步社團,,廣泛接觸有進步思想的老師和學生,,在北大嶄露頭角,成為學生領袖,。1919年參加領導了五四運動,,帶領學生上街游行,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組織各校罷課,,發(fā)表革命文章。
十月革命的影響,,五四運動的錘煉,,使高君宇更加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信念,自覺擔當起在中國大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任,。1920年,,他在李大釗的領導下發(fā)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并在長辛店創(chuàng)辦工人子弟學校,,建立工人俱樂部和職工聯(lián)合會,,領導發(fā)動了北方早期的工人運動。1920年冬,,高君宇加入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高君宇是全國50余名黨員之一,。
1924年夏天,高君宇回到山西籌建共產(chǎn)黨組織,。1924年下半年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先生秘書,。1924年底陪同孫中山北上,協(xié)助進行國民會議促成會的籌備工作,。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時年29歲,。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薄@是高君宇寫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詩,,也是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當?shù)氐奈谋9ぷ髡呃顕砂l(fā)掘,、研究高君宇英雄事跡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談到這首革命詩歌,他動情地說:“偉大的信仰讓高君宇充滿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積勞成疾,,但卻不顧個人安危,且隨時準備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閃電一般,,劃破舊世界的黑暗,,悄然點亮中國的未來?!?/p>
如今,高君宇的故鄉(xiāng)峰嶺底村正全面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故居周邊43戶村民喜遷新居,,村里的學校,、紀念廣場、文化大院等,,或維修改造,,或選址新建,,都以嶄新面貌映現(xiàn)在山水環(huán)繞之間,。峰嶺底村黨支部書記王旭珍告訴記者,,多年來,,一代英烈高君宇的事跡在婁煩縣家喻戶曉,,君宇精神更是融入峰嶺底村3700余名百姓心中,。
2013年6月,,修復后的高君宇故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月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2017年,,有7萬余人前來參觀,,有許多單位選擇在這里舉行入黨,、入團儀式,,進行黨團員培訓,。學校也紛紛組織青少年學生來這里聆聽英雄事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多人前來瞻仰英烈高君宇,,他是我們這兒的驕傲,。”王旭珍說,,我們一定要把君宇精神繼承發(fā)揚下去,,堅守理想信念,,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