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4日電 題:“中阿姨”和她的孩子們
新華社記者張海磊
“這是入選2016年‘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的李瑤,,這是獲得2017年全國輪椅網(wǎng)球錦標賽第一名的董順江……”66歲的宗正蘭打開相冊,自豪地講起那些她曾經(jīng)幫助過的孩子們,。
汶川地震后,,宗正蘭與一群因地震致殘的孩子結緣,,她既當“家長”又當“老師”,,自費照顧孩子們的生活,也幫他們醫(yī)治“心病”,。十年來,她與這些孩子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003年宗正蘭退休,,2008年突然襲來的汶川地震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電視里每天播放倒塌的房屋,,受傷的小孩……我覺得該做些什么,。”宗正蘭說,,無意間聽說很多災區(qū)受傷群眾被轉移到成都市第一骨科醫(yī)院,,于是她直奔那里。
“每天早上八點去買排骨,,燉完營養(yǎng)湯,,下午送到醫(yī)院,晚上十點多回家,?!弊谡m走在志愿者的道路上,。
有媒體采訪,,問到宗正蘭叫什么,,她說“我叫‘中阿姨’,就是‘中國阿姨’的意思,?!睆拇?,“中阿姨”便成了她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
在醫(yī)院的時間里“中阿姨”結識了無數(shù)因地震致殘的小朋友,,這其中包括來自四川綿竹市漢旺小學的姜佳蕊。
地震中姜佳蕊失去了一條腿,,心理敏感的她總是擔心路人異樣的眼光而不愿出門,。“孩子,,我們上街去聽聽路人的真實想法,。”“中阿姨”較起了真兒,。
“災區(qū)的孩子太勇敢了”“很佩服他們”“他們的堅強打動了我”……當“采訪”到第六個人的時候,,姜佳蕊放開“中阿姨”的手,自信地走了起來,。
十年來,,“中阿姨”在“四川省殘疾人網(wǎng)球隊”“成都市殘疾人藝術團”“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川港康復中心”之間奔波,陪伴殘疾孩子做假肢維修,、心理重建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