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琢玉工序
“玉不琢,,不成器”。博物館的展柜里,,那一塊塊精美的古玉,,到底是如何琢磨而成的呢?
近日,,國家圖書館舉行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名家講座上,,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關(guān)曉武給大家分享了中國古玉加工工藝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古玉制作的待解之謎,。
古書中的玉石制作工序
什么是玉?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定義是“石之美者”,。
關(guān)曉武介紹,按礦物學成分,,玉石主要分為硬玉和軟玉兩大類,。前者的代表是翡翠,后者是指透閃石,、陽起石一類,。此外,廣義上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等及其他寶石,。
制作玉器,,第一步自然是尋找玉料?!渡胶=?jīng)》中記載了259處玉石產(chǎn)地,,但大多已無蹤跡可尋。
采集到玉石后,,便進入制作環(huán)節(ji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F(xiàn)在有電動琢玉機,,古代的技術(shù)條件下,采用什么工具來琢磨玉石呢,?
清代李澄淵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應英國醫(yī)士畢索普要求畫了一組《玉作圖》,。《玉作圖》細致描繪了從搗沙研漿,、開玉,、解玉、粗磨,、細磨,、掏膛、磨琢紋飾等到最后拋光的各個制作環(huán)節(jié)的場景,。
事實上,,這并非最早對古玉制作機械的記載。關(guān)曉武介紹,,元代方回在《桐江續(xù)集》卷三十中的描述是目前所知最早涉及琢玉機的文字,,明代《天工開物》一書所附的《琢玉圖》則是最早的實物描繪。
《琢玉圖》展示了古代琢玉機的外形,。然而,,流傳至今的《天工開物》有涂本、陶本,、《古今圖書集成》引用本等20多個版本,,不同版本里繪制的琢玉機也不盡相同。
古玉制作的待解謎團
隨著考古工作進展和拉曼光譜檢測分析技術(shù)等的應用,,通過聯(lián)合研究和模擬實驗,,人們對古玉制作工藝的認識不斷加深。不過,,如今人們?nèi)匀灰鎸Σ簧俟庞裰谱鞯拇庵i團,。比如,如何加工大平面、制作窄細平行線和深孔,、琢制扭絲紋玉環(huán),、加工珠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