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劉詩平)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全球海平面收支研究組發(fā)布評估報告指出,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顯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趨勢為3.1毫米,并且這一上升趨勢正在加速,。
世界氣候研究計劃是全球變化研究中開展得較早的一個計劃,。其目的是擴充人們對于氣候機制的認識,預測氣候變化,,監(jiān)測人類活動對氣候所產(chǎn)生的影響,。
這份由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nèi)來自全球90多名科學家聯(lián)合撰寫的評估報告,對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變化及其貢獻因素進行了分析,。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海洋升溫導致的熱膨脹效應,,以及陸地冰川和冰蓋融化導致的淡水向海洋注入。
其中,,海洋升溫導致的熱膨脹效應貢獻了42%,,陸地冰川融化貢獻了21%,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消融分別貢獻了15%和8%,。此外,,受降水、蒸發(fā),、徑流等影響的淡水,,在陸地的儲存量也影響全球海平面變化,但其短期波動較強,,并且不易觀測,,對海平面變化的貢獻不確定性較大。
海平面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綜合指標,,它受海洋,、大氣和冰凍圈變化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里京說,,參與本報告編寫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表明,,近些年全球海洋持續(xù)升溫,2018年上半年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又達到新高,,創(chuàng)造了有現(xiàn)代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海水持續(xù)變暖,,將進一步推升全球海平面。
中國氣象局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tǒng)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xù),。1980年至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
專家指出,,海平面上升有重要的社會經(jīng)濟影響,將加劇沿海地區(qū)的災害風險,,如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侵蝕土地、加強風暴潮等,。對海平面變化進行系統(tǒng)性監(jiān)測、歸因分析和預估,,是應對風險的基礎。
【環(huán)球網(wǎng)科技綜合報道】據(jù)英國《每日郵報》4月25日報道,,新的研究表明,,由于受海平面上升和驅動浪帶來的洪水影響,,低洼的熱帶島嶼可能在30年內(nèi)無法居住,。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19日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
不少專家曾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圖瓦盧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沉”入海底的國家。然而,,根據(jù)9日公布的最新研究,,過去40多年來,圖瓦盧國土面積反而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