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9月11日電 題:信念、堅守,、奉獻——三代院士寫在東北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郎秋紅,、孟含琪
1952年,北京,,時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長曾昭掄正與愛徒談心,,希望他到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去創(chuàng)辦化學系。此時距他從美國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剛剛兩年,。愛徒毫不猶豫,,“我服從組織分配”。這一去,,就是30多年,。
同年10月中旬,還有一位20歲的年輕人,,從溫暖繁華的黃浦江畔啟程,。他坐了兩天一夜的火車,然后又轉乘馬車,,穿著單衣單褲,,在深秋的寒風中不時裹緊棉被,一路向北……從此就是一生,。
若干年后,,不斷有學校開出優(yōu)厚條件,邀請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的女院士去南方工作,。她委婉地說,,“我聽老師的”。直到今天,,她還和她的老師一道,,留在東北,留在吉林大學,。
他們是唐敖慶,、徐如人、于吉紅,。三代院士,師生接力,、薪火相傳,,把人生中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yè),在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寫下一段動人故事,。如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信仰仍在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代代傳承。
新華社長春12月1日電(記者 高楠)11月30日晚,,吉林大學原創(chuàng)音樂劇《黃大年》在該校成功首演,。 “校園里不滅的燈,是你點亮那光芒……鋼鐵般的脊梁,,心懷祖國有了振興中華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