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9月13日電(記者李浩)“從小父親就給我們講爺爺鬧革命的故事,,對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由衷欽佩。爺爺當年不僅自己獻身革命,,還教育全家成為一個革命家庭,,在他帶領下,家中共有17人投身革命,,犧牲的親屬就有9人?,F在生活好了,但我們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奉獻社會的家風,。只有把理想信念的火種和紅色傳統(tǒng)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方能使革命事業(yè)薪火相傳,,血脈永續(xù),。”英烈謝子長的孫子謝明說,。
謝子長,1897年生,,陜西安定(今子長)縣人,。1922年考入閻錫山辦的太原學兵團學軍事。1924年回安定縣辦民團,,任團總,。同年赴天津、北京,,參加反帝斗爭,,參加進步青年組織“共進社”。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根據黨的指示回到陜北,,利用民團團總身份進行革命活動。
1927年初,,謝子長被選為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席團成員和農民協會促成會委員,。組織和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被群眾稱頌為“謝青天”,。同年10月,謝子長與唐澍等人組織領導清澗起義,,任西北革命軍游擊支隊營長,、副指揮。
1928年5月,,謝子長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后任中共陜北特委軍委委員。1930年,,謝子長任陜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在陜北、寧夏,、甘肅等地做兵運工作,。
1931年10月,謝子長和劉志丹等將南梁游擊隊和陜北游擊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2月12日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率部轉戰(zhàn)陜甘邊,,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
1933年夏,謝子長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zhàn)。同年11月回到陜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和建立了陜北紅軍游擊隊5個支隊,,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據地,。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南泥灣,,這個響亮的名字,承載的是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陜北千億礦權案”二審卷宗丟失,?最高法:謠言,,完整歸檔 針對媒體報道“陜北千億礦權案”二審全部卷宗疑丟失一事,最高人民法院向澎湃新聞作出回應:屬于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