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9月21日消息(記者張雷 青海臺記者任龍祥 張永安)今年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深化之年,。從頂層設計到機制創(chuàng)新,從項目實施到群眾參與,,根據試點方案和總體規(guī)劃,三江源國家公園始終堅持生態(tài)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三大理念和建園原則,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國家公園的“樣本效應”日益凸顯,。
在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奔流不息,每年向下游輸送600億立方米的三江清流,。我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760種植物,、125種野生動物在這里生息繁衍,。
廣西游客陳燕霞對記者說:”沒來青藏高原旅行之前,都是在教科書上面看到很多青藏高原的風光,、風土人情,,還有這些動物,就感覺很神奇,。真實來到這里后,,就是那種感受是更加的強烈,!”
然而,作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承載著更多的價值內涵,。國際上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鑒,國內鮮有成熟模式可供參考,,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需要破解的難題很多,。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湘國說:“雖然我們在機構運行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還是受一些部門條塊分割的影響,,我們還需要不斷地融合,。”
“沖開體制藩籬,,破解“九龍治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用制度創(chuàng)新蹚出了一條新路。在長江源園區(qū)(可可西里)管委會曲麻萊管理處,,原先隸屬于國土,、環(huán)保、森林公安等不同部門的執(zhí)法機構被整合為資源環(huán)境執(zhí)法局,,統(tǒng)一行使執(zhí)法權,。
曾經分別在國土和森林公安部門工作的多杰才仁和郜文彬,現在成為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qū)曲麻萊管理處的搭檔,,原先需要多部門協調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立馬就能解決。
北京市西城區(qū)什剎海街道4處口袋公園近日落成開放,面積不大京味兒卻很濃,,徜徉其中不僅能夠欣賞繁花綠植,還能領略老北京的市井民俗,、地名掌故,,幾處公園相聚不遠,構成了一條獨特的景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