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這是一段早已為人熟知的壯麗史詩" />
滾滾湘江之上,,難覓渡船過河,,跑江湖的“船老大”們向紅軍拍胸脯:“你們?yōu)楦F苦人打天下,,命都舍得丟,我們闖江湖的,,怕這怕那算什么漢子,?一句話,要船給船,,要人給人,。”數(shù)不盡的船只搭起一座長長的浮橋,,紅一軍團先頭部隊在濃濃晨霧掩護下渡過湘江,。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guī)劃部副主任王相坤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一個人的長征”的故事——
因重病在貴州老百姓家里調養(yǎng)的劉排長,可以下床走動后,,第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找到紅軍”,。于是,劉排長獨自一人踏上長征路,。一路上,,他全憑紅軍寫下的標語和百姓輾轉相傳的消息判斷紅軍足跡。他曾被江水阻隔在金沙江邊,,被一位心向紅軍的老人收留,,在老人的幫助下冒險渡江。就這樣,,他帶病從金沙江畔追到西昌,又從西昌趕到大渡河,,終于在一天太陽初升的時候,,他在大渡河東岸找到了紅軍隊伍。
“劉排長不過是千千萬萬個紅軍戰(zhàn)士中的普通一員,然而從他身上,,就可以看出為什么紅軍能夠勝利到達陜北,,創(chuàng)造出兩萬五千里長征這樣舉世聞名的奇跡?!蓖跸嗬ふf,。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傳承出來的長征精神,,歷久彌新。從傳唱半個多世紀的《十送紅軍》到近年來口碑與收視率齊飛的《絕命后衛(wèi)師》等影視劇,,長征題材的藝術作品總是能穿越時空,,給人以情懷與感動,不斷激勵奮斗在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民,。
六盤山下,,寧夏隆德。隆德縣文化館原副館長張國勤有著半生的“長征情結”,。2000年,,他曾騎摩托車“單騎重走長征路”。一年時間,,張國勤走訪12個省區(qū)市,、500多個長征遺址和紀念地,沿途搜集到了200多冊寶貴資料,,拍攝了360多卷膠卷,,錄制了60多盤錄像帶,并幾乎對長征中所有會師,、會議,、戰(zhàn)役、宿營的遺址都拍了照,。幾年后他出版了紀實攝影集《追逐紅飄帶》,,真實再現(xiàn)了紅軍長征的動人畫卷及沿線的風土人情。退休后,,張國勤借助當?shù)氐摹叭旧艏垺奔妓?,?chuàng)作了大量長征題材的書畫、剪紙作品,?!艾F(xiàn)在年紀大了,有余力還是想做點弘揚長征精神的事,,讓年輕人明白,,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來得多么不容易,。”像張國勤這樣追尋長征足跡,、弘揚長征精神的普通中國人,,還有很多。
“長征已經(jīng)過去了80多年,,我們在革命先烈用汗水和鮮血創(chuàng)造的和平年代里,,講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應當不忘先烈遺志,,弘揚長征精神,。”王相坤說,,在新時代,,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發(fā)揚長征精神,勇于擔當,,艱苦付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2日 04版)
> 9月28日,山東省泰山學院舉行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山東省泰山學院 供圖 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9月30日電(記者 金佳麗 通訊員 張秀英 許允兵)一甲子薪火相傳,,六十載桃李芬芳
> 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曉蕓)9月21日下午,“我心中的北京 2022年冬殘奧會”2018全國殘障少年兒童藝術大賽啟動儀式在文明對話論壇2018年度盛典上舉行
> 中國青年網(wǎng)濟南9月16日電(記者 劉尚君)這幾天,,65歲的孟昭泰很忙,忙著把膠東面塑花饃饃從山東推向全國,, 一方展臺,、白面“開花”,花花綠綠,、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