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過去,,1998年,,羅俊發(fā)表105ppm(1ppm即百萬分之一)相對精度的萬有引力常數(shù)測量結果,成為當時世界上測量精度最高的G值之一,。這一實驗結果被國際科技數(shù)據(jù)委員會(CODATA)的基本物理常數(shù)所收錄,,并以華中理工大學英文縮寫HUST命名。
位于中國中部的這個小山洞引起了世界關注,,國外專家將其譽為“世界引力中心”,。
基礎科學研究猶如攀爬陡峭的巉巖,漫長而艱辛,。引力實驗更是一項十分長期艱苦的研究,從實驗設備的設計,、打磨,,到實驗數(shù)據(jù)的取得,每前進一步往往需要十數(shù)年乃至數(shù)十年的苦“熬”,。
又經(jīng)過十年實驗和研究,,羅俊團隊將G值測量精度提高到26ppm,這是采用扭秤周期法測得的最高精度G值,。實驗結果再次被CODATA值收錄,,命名為HUST-09。
“這個精度相當于在一個1米桿的一端,,放上一?;覊m千萬分之一的重量,也能測量出來,?!绷_俊說。
“做這樣的實驗沒點‘瘋狂’與‘執(zhí)拗’,,是堅持不下來的,。”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涂良成說,。
這樣的“瘋狂”和“執(zhí)拗”從未停歇,。又是一個十年過去,,羅俊團隊采用扭秤周期法和角加速度法兩種不同方法,在同一實驗室測量萬有引力常數(shù),,給出了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相對不確定度優(yōu)于12ppm。
“也許在外人看來那是相當?shù)目菰?,但我們沒有覺得,,因為我們研究的問題是科學還沒解決的領地,在未知的世界里探索,,哪怕你只獲得一點點進展,,都會非常開心?!眻F隊成員楊山清說,。
從羅俊到“70后”的周澤兵、胡忠坤,、涂良成,,“80后”周敏康、楊山清,、段小春,,乃至“90后”博士生、碩士生,,一代代“引力人”就這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冷清,硬是把基礎研究的“冷板凳”生生給“坐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