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1月23日電?題:從“窮蘭考”到“美家園”
新華社記者宋曉東
40年前,,蘭考火車站還是隴海鐵路上一個破舊小站,,里面擠滿了外出打工的蘭考人;今天,,高鐵站拔地而起,,每天近40班高鐵給蘭考帶來了四面八方的客商。改革開放40年,,蘭考不僅摘掉了貧帽子,,更抖擻了精氣神,探索出一條縣域發(fā)展之路,,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奔向小康,。
從“風口袋”到“金腰包”
蘭考縣的張莊村,黃河在這里決口改道,,泥沙沉積,,河風劫掠,沙丘連綿,,被人叫作“風口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治理下風沙雖然不再任性肆虐,,但地薄土差,,為了謀生活張莊人只能外出打工。到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還有207戶754人,,貧困發(fā)生率高達25%。
2014年,,蘭考吹響脫貧攻堅的號角,,張莊村也迎來了巨變。結(jié)合臨近黃河景區(qū)的優(yōu)勢,,張莊探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村里將6戶閑置多年的老院子進行改造,建成了一個具有餐飲,、住宿、休閑,、文化等功能的現(xiàn)代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住宿,,農(nóng)家院成了“香餑餑”,張莊抓到了發(fā)展的新機遇,。
“不出家門就能賺錢,,我也想試試?!笨粗謇锶諠u興旺的民宿,,貧困戶游文超心動了。2016年,,游文超利用政府貼息貸款將自家房子改造成5間民宿,,一間房一天租金80元錢,第二年收入就超過了8萬元?,F(xiàn)在,,張莊年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過去的“風口袋”已經(jīng)成了“金腰包”,,張莊變“康莊”,。
張莊的蛻變只是蘭考變化的一個縮影。徐場村利用泡桐發(fā)展民族樂器,,全村樂器企業(yè)達到54家,年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代莊村發(fā)展大棚蔬菜、種植哈密瓜,,人均年收入達到12000元;夏武營村143個貧困戶中有135戶通過種植蔬菜脫貧,。如今,黃河岸邊的窮蘭考在脫貧的征程中變了模樣,。
新華社鄭州11月3日電(記者孫清清,、張浩然)記者從河南省蘭考縣公安局獲悉,,11月3日6時40分許,蘭考縣河南鑫宏保溫材料有限公司在生產(chǎn)過程中發(fā)生爆燃,,致8人死亡1人受傷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1990年7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