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2月26日電 題:脫貧戶老楊“暖心”記
新華社記者陳晨、李浩
時近年終,,是黃土高原上最冷的時候,。一大清早,,54歲的老楊發(fā)動新買的農(nóng)用三輪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位于塬頂?shù)囊黄O果園,,拿起修剪工具,,嘴里哈著寒氣向果園深處走去,。
“冬天是給果樹剪枝的好時候。我現(xiàn)在是村里志愿服務(wù)隊的隊員,,過去大家?guī)臀颐摿素?,現(xiàn)在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幫幫別人?!闭f話間,,老楊收拾起一布袋子的工具,,和同行的伙伴打著招呼,。
這是貧困戶孫偉亮家的果園,孫偉亮身患殘疾,,不能下地干活,,委托老楊幫他打理。老楊動作熟練,,三下五除二,,一根根樹枝“咔咔”被剪落。
“老楊,,你現(xiàn)在麻利得很,,可是專家哩!”一起的志愿者打趣說。
“要不是脫貧攻堅的好政策,,暖了咱的心,,我哪里還有志氣和能力幫別人,自己連肚子都填不飽哩,!”揮舞著剪刀,,老楊的話匣子被打開了。
老楊叫楊志平,,家住陜西省延川縣楊家圪坮鎮(zhèn)孫家塬村,。這是黃土高原上一個最普通的村子,十年九旱,,廣種薄收,。年輕時,還是“小楊”的楊志平和妻子經(jīng)管著16畝旱地,,種小麥,、玉米和黃豆。盡管是靠天吃飯,,但憑著一身力氣,,日子還算說得過去。
妻子29歲那年,,患上了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先是無法下地干活,再后來連生活都難以自理,。楊志平開始屋里屋外兩頭忙,,照顧妻子的同時還拉扯著3個孩子,日子一下子墜入了谷底,。
“治病必須等到秋冬季節(jié),,因為這時候才有一年的收成,打糧食掙下的錢全都送進了醫(yī)院,。那時一到春天,,我就得出門借債,街坊四鄰,、親戚朋友都被借了個遍,。”憶及過往,,老楊面露苦澀,。
有一年冬天,妻子治療需要輸液40天,。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住院6天后,,為了節(jié)省開支,,老楊把妻子接回家,找村醫(yī)幫忙扎針,??梢淮?元錢的扎針費用還是負擔不起,老楊就干脆自學著給妻子輸液,。
借錢,、治病、土里刨食,、還債,、再借錢。生活成了一個怪圈,,似乎總也走不出去,。
“還好都過去了!”老楊話鋒一轉(zhuǎn),,感慨地說,,如果不是政府脫貧攻堅的幫扶,這一家人的日子眼瞅著就沒了光亮,。
3年前,,生活打開了希望的出口。老楊也是事后才漸漸回過味兒來,,這一次的扶貧是“動了真格”,。
先是鎮(zhèn)里的包村干部上門調(diào)查。有啥困難,,收入多少,,想做點啥?干部們問得真切,,老楊答得實在,。過去,他也有10畝蘋果園,,但因為管理不當,,果子質(zhì)量很差,每次費勁拉到縣城也賣不上價,。
“我想學技術(shù),!”老楊脫口而出的心愿很快成真,。包扶干部牽線,,他免費參加了縣果業(yè)局和農(nóng)廣校的培訓,從理論到實踐,、從教室到田頭,,專家手把手地教,,老楊認認真真學。漸漸地,,他在果樹植栽,、育苗、施肥,、修剪上成了行家里手,。
老楊沒想到,小小的蘋果幫他摘掉了貧困帽,。果園去年迎來盛果期,,因為果子品相好,客商們直接把車開到了塬頂,。一算賬收入4萬多元,,老楊一家和貧困戶“拜拜”。今年,,政府免費贈送防雹網(wǎng),,統(tǒng)一代買反光膜,加上市場行情好,,老楊家的果園竟收入了17萬元,,這是他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好事還沒說完哩,!”老楊興奮地說,,有了健康扶貧政策,妻子每次住院的費用能報銷90%,。再也不用借債過日子,,一家人的光景有了奔頭。今年,,老楊粉刷了3孔舊窯洞,,用上了智能手機,還花2萬多元置辦了一輛農(nóng)用三輪車,。
老楊是個懂得感恩的人,。今年10月起,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shè)試點縣,,延川縣每個村都建立起了志愿者隊伍,,老楊二話不說就加入其中?!斑^去人幫我,,現(xiàn)在我?guī)腿恕P】德飞献?,心心念黨恩,?!彼f,自己現(xiàn)在經(jīng)常幫村里的貧困戶管理果園,、修剪果樹,,還幫著他們代賣蘋果。
“叮咚”,,交談間,,手機里的微信群發(fā)來信息提示。老楊掏出手機,,略顯生澀地滑動屏幕,,“客商們在群里提需求了,我一回應(yīng),,這線就搭上了?,F(xiàn)在賣蘋果可真是方便得很!”
過去因為日子窮,,老楊最遠只去過延安市,,還是帶著妻子看病,沒心思也沒錢逛街,。如今生活好了,,心情好了,他想去更遠的地方看看,。
“去西安逛一下,,嗯,最好還能去北京,,看一看天安門,。一定要帶著女兒和外孫子去,再也不能讓他們受可憐了,!”這位陜北漢子摸了摸后腦勺,,憨憨地笑了。
新華社長沙12月26日電? 題:“80后”研究生扶貧隊長歐?。捍迕癫幻撠?,我就不脫崗 新華社記者柳王敏 “一邊是陡峭的石壁,另一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