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月26日電(記者李浩)在陜西省神木市西五道巷15號坐落著一座古樸的清代院落——張氏“能忍堂”,,這便是抗日英烈張友清的故居,常常有人慕名前來緬懷這位三次入獄,、兩度被判死刑的英雄,。
張友清,1904年出生,,陜西神木人,。1921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就讀期間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25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不久,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9年2月,張友清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同年6月,,他在領導全市人力車工人舉行“車潮”斗爭中被敵探逮捕。1930年,,被判死刑的張友清被營救出獄,,是年10月調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后又被中共河北省臨時省委任命為省委委員,。
1931年2月至7月,,由于白色恐怖嚴重和叛徒告密,河北省委和天津市委等黨的組織受到破壞,,一大批黨的領導干部先后被捕,,張友清也于1931年6月再次被捕入獄,關押在北平軍人反省院(草嵐子監(jiān)獄),。張友清在獄中堅貞不屈,,和其他共產黨人一起建立了黨支部,他擔任支部委員,,負責青年工作,。這次被捕,張友清又一次被判死刑,。
1936年9月,,張友清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后任中共山西工委書記,積極進行黨的組織恢復和發(fā)展工作,,發(fā)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10月,張友清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1938年,,中共山西省委改為晉西南區(qū)黨委,張友清任宣傳部長,。這期間,,他兼任區(qū)黨委黨校副校長,培訓大批黨員干部,,還大力進行統(tǒng)戰(zhàn)和武裝工作,,發(fā)展和增強了晉西南區(qū)的新軍力量。
1939年,,張友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1940年至1942年,敵后抗日根據地進入最困難的時期,,張友清在北方局主管統(tǒng)戰(zhàn)工作,,并兼管婦委、青年工作,,同時兼任調查研究室主任,,有段時間還兼任宣傳部長,1942年2月又任八路軍前方總部司令部秘書長兼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張友清任務繁重,,身體瘦弱,常生病,,且兩條腿因為長期坐監(jiān)獄,、戴鐵鐐,行走相當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長期堅持帶病工作,。
就業(yè)形勢出現(xiàn)了哪些新變化 ——讀懂中國經濟年度成績單之四 面對經濟運行出現(xiàn)的新變化,,去年我國就業(yè)形勢保持總體穩(wěn)定,、穩(wěn)中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