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2月8日電 題:塞罕壩的“眼睛”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郭雅茹
位于北京正北約450公里的河北承德塞罕壩,,有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在這片廣袤林海中,散落著9座望海樓,,其中8座由夫妻共同值守,當?shù)厝擞H切地稱呼他們?yōu)椤胺蚱奚凇薄?/p>
他們是塞罕壩的“眼睛”,。每隔15分鐘用望遠鏡瞭望報告一次火情,,這樣重復(fù)枯燥的工作,他們一做就是一輩子,。
一輩子守護一片林海是什么樣的感覺,?
“很寂寞?!比眽未髥酒鹆謭龇阑鸩t望員趙福州說,,從1983年上山到現(xiàn)在,他和妻子陳秀玲平均每年要在望海樓待近10個月,。
塞罕壩年均無霜期只有64天,,平均每年有7個月被積雪覆蓋,這里的氣候當?shù)厝藨蚍Q是“一年一場風(fēng),,年始到年終”,。
“從下第一場雪開始山上就一個人影也見不著了。尤其過年這會兒,,心里更不得勁,,恨不得把人待瘋了?!标愋懔嵴f,。
趙福州夫婦值守的天橋梁望海樓位于塞罕壩林場的最南端。望海樓,,望的是林海,,觀的是火情。由于今年降雪少,,天氣干燥,,最近正是防火的緊要關(guān)頭。趙福州每隔15分鐘瞭望一次,,電話匯報場部一次,,連續(xù)不能間斷。
“吃頓飯功夫都得上頂樓看兩眼,,一點疏忽都可能釀成大禍,?!彼f,這份工作雖然枯燥,,但責任重大,,“室外的每一個煙點和霧都得分清,瞭望面積內(nèi)的山形地貌,,哪塊是溝,,哪塊是樹,坐落在什么地方,,我都清清楚楚,。”
三十多年前,,夫婦倆剛上山的時候,,天橋梁望海樓還只是座簡陋的兩層小土樓,遇上雷雨天,,屋里的電話機,、電燈燈頭都冒火星。
瞭望條件簡陋,,生活更艱苦,。沒有路,大雪封山后望海樓幾乎與世隔絕,,他們只能祈求這段時間不出什么緊急情況,。陳秀玲的第一個孩子丟在了山上?!熬劈c多肚子疼要生,,夜里一點多才到圍場縣城。孩子生下來活了一天,,沒活成,。”陳秀玲說,。
哭過,,也怨過,但他們還是咬咬牙留下來了,。
在塞罕壩人的齊心協(xié)力下,,綠水青山帶來了金山銀山,,綠色之路越走越寬,,望海樓的瞭望和居住條件越來越好。
路修好了,,望海樓也越建越高,,從兩層到三層,,再到現(xiàn)在的五層。
“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嘛,?!崩馅w說,“樹越長越高,,林場面積越來越大,,現(xiàn)在必須得上五層才能看全自己負責的面積?!?/p>
為了不釀成森林火災(zāi),,塞罕壩林場層層抓、層層管,,從進山處設(shè)立防火檢查站,,進山后地面巡護員和高山瞭望員密切配合。每逢高險火情期便全員出動巡山,,“就是為了確保絕對安全,,不放過一絲火一縷煙?!壁w福州說,,9座望海樓相互配合,交叉值班,,確保24小時有人值守,。“我們都是眼見著林子一點點建起來的,,都知道造這點林可真不容易,。”
今年春節(jié),,在塞罕壩森林消防撲火隊工作的兒子大年三十也堅守崗位,,兒媳在家?guī)е鴤z小孫子,一家人分居三地過年,?!靶r候挺不理解他們的工作,別的孩子都有爸媽陪,,我卻見上一面都很難,。”兒子趙東楊說,,“現(xiàn)在我也干防火,,知道森林火災(zāi)多可怕,所以特別理解,,也特別支持他們的工作,?!?/p>
趙福州今年59歲了,快到了和這片林海說再見的時刻,。明年會派年輕人來望海樓,。趙福州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塞罕壩老一代人創(chuàng)造的林子守護好,不發(fā)生一股煙,?!?/p>
說起山居歲月,陳秀玲用得最多的一個詞便是“對付熬”,。在山上待了一輩子,,她至今沒習(xí)慣這種深入骨髓的寂寞,但她的朋友圈里記錄最多的卻是林場的美麗,,無論是雪花飛舞,,還是旭日初升。
“今年除夕我準備了六個菜,,有燉排骨,、燉小雞、魚……再配上幾個涼菜,?!标愋懔嵴f,“春聯(lián)買了,,可惜沒顧上買窗花,。”2018年場里給望海樓通上了網(wǎng)線,,今年老兩口想小孫子了視頻就能見著,。望海樓里年味雖淡,但幸福依然,。
趙福州和陳秀玲只是守護塞罕壩林場安全的一對普通夫妻,,塞罕壩建林場57年來,共有超過20對夫妻值守望海樓,,從未發(fā)生過一起火災(z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