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臺的后臺聯絡下,,老人被迅速送至豐臺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通過綠色通道,,很快得到了緊急救治。經診斷,,老人腦出血數日,,一直沒被察覺,。
很多老年人在突發(fā)疾病時因未得到及時救助而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機,但當有類似“連心通”腕表的設備在老人身邊時,,僅需一鍵,,便可聯系后臺,社區(qū)志愿者便可進行上門巡訪,。
“多虧了這塊‘連心通’腕表,,不然就懸了?!边B鐵良感慨,,這是一塊“救命表”。
記者了解到,,結合老人對“連心通”腕表的需求,,目前平臺已為12594名空巢獨居老人建立了檔案,并綁定存有老人相關信息的腕表SIM卡,。截至目前,,“連心通”已成功救助數十名病危、走失老人,。
提高“銀發(fā)服務” 北京還有高招
記者從北京市兩會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11月,北京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353.31萬人,,老年人占比達到戶籍總人口的25.72%,。專家預測,到2020年北京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380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
應對“銀發(fā)浪潮”,立法要先行,。2015年,,北京市人大率先立法通過了《北京市居家養(yǎng)老服務條例》,這部全國首個關于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地方法規(guī)甫一出臺,,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在“9064”養(yǎng)老格局的大背景下,北京市近年來做出諸多努力和嘗試,。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337.05萬份;為155.5萬老年人提供包括免費體檢在內的健康管理服務,;為老年人提供診療服務近3000萬人次,;對符合相關政策的老年人免普通門診醫(yī)事服務費約2467萬人次。這一組數據印證著北京推進居家健康養(yǎng)老的快速步伐。
此外,,PPP老年公寓、共有產權養(yǎng)老,、長期照護保險試點,、農村老年餐桌等一系列嘗試也在有序推進中。
生活更方便,、住房有保障,、教育更均衡、養(yǎng)老更完善……這是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的共同心愿,。政府要過“緊日子”,,但民生保障仍要做“加法”,在精細中謀創(chuàng)新,、加投入,,有效提高面對“銀發(fā)群體”的服務,北京將“有備而戰(zhàn)”,。
馬德高(右)在參加相關文化互動 參加HSK考試的老人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54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各類面授學員累計11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