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 嚴(yán)小娟 周藝)“小時候,那個把我緊緊抱在懷里的人,,我該把她叫做媽媽……”1月30日上午,,在伊犁果子溝冬窩子一戶牧民家里,7歲的娜孜依拉 ,? 吐魯絲拜克正在朗誦一篇散文,。但誰能想到,這個小女孩曾是一名聾啞兒童,,是“周媽媽”幫助她走出了無聲世界,。朗讀時,她那彎彎的睫毛上似乎都跳動著幸福,。
“周媽媽”是霍城縣特殊教育學(xué)校的一名教師,,名字叫周喜花。
1994年,,周喜花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老大許健一歲半時,被確診為極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懷著對兒子的愛,,周喜花一次次把兒子的手放進自己的口中,讓他一點點感受聲帶,、舌位和氣流的變化,,一年后,兒子終于發(fā)出了“偶”的音,。
正當(dāng)周喜花沉浸在喜悅中,,二兒子許康又被確診為重度耳聾。一周茶飯不思,、以淚洗面后,,周喜花再度振作起來,她對丈夫許志宏說:“讓我們一切從頭再來,!”兩年后,,周喜花和丈夫創(chuàng)造了奇跡,,許康不僅可以流利講話,還接受了正常教育,。
周喜花的故事被口口相傳,,天山南北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找上門來。望著家長們渴求的目光,,2000年12月,,周喜花開辦了聾兒康復(fù)訓(xùn)練班。
周喜花說,,孩子們剛來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膽怯、目光無神,。所以她會把孩子放在腿上,、摟在懷里,讓孩子在安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一遍遍反復(fù)感受聲帶的振動、氣息和口型的變化,。
“聽障康復(fù)訓(xùn)練是比較艱難的,,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敝芟不ǜ嬖V記者,,比如發(fā)出一個簡單的“啊”音,對于最困難的孩子,,可能需要3個多月甚至更長時間,。周喜花能夠隨時感受到懷抱里的孩子每一個細(xì)微變化,會用欣賞的目光鼓勵孩子,。
2014年3月的一天,,牧民吐魯絲拜克 ? 哈米特和妻子領(lǐng)著一對兒女風(fēng)塵仆仆地趕來,。兒子阿勒帕爾是聽神經(jīng)疾?。慌畠耗茸我览瓋H有一點殘余聽力,。
2015年秋的一天令吐魯絲拜克終生難忘,。以往兒子看見他,都會跑過來撲進他懷里,,而那一天,,阿勒帕爾先是站在那里,再擺口型,,然后輕輕地,、費勁地叫出了一聲“爸爸”,。吐魯絲拜克先是一愣,隨后一把抱住兒子放聲痛哭,。
每一個孩子叫出“媽媽”“爸爸”時的情景,都深深刻在周喜花的腦海里,。近20年來,,周喜花幫助200多個聾啞兒童融入社會。他們有的已經(jīng)大學(xué)畢業(yè),,有的已成家立業(yè),。
每逢重大節(jié)日和孩子們?nèi)松闹匾獣r刻,周喜花和丈夫一定會被盛情邀請出席,,家長們會以“周媽媽”“許爸爸”的重要身份把他們介紹給親朋好友,。孩子們的母親會給周喜花戴上蒙古族的哈達、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絲巾或者哈薩克族的潔白頭巾,。
這些孩子上學(xué),、結(jié)婚、蓋房,、買駱駝等大事兒,,都會找周喜花夫婦商量。在許志宏的建議下,,烏蘭 ,? 沃熱木別克的爸爸原來一只羊都沒有,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70多只了,。
現(xiàn)在,,在霍城縣特殊教育學(xué)校還有幾十名聽障兒童。但是,,在這棟樓房里,,卻時常回蕩著朗朗的讀書聲,。孩子們能聽會說,、能唱會跳,個個都像快樂的小鳥,。
【編輯點評】
每個殘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要為他們重新插上追夢的翅膀,,惟有愛與堅持,。周喜花的大愛超越了血緣、超越了民族,;周喜花的堅韌令人欽佩,、令人動容,。近20年來,她精心守護著200多個聾啞兒童,,當(dāng)他們的人生綻放光華,,她的生命也因此更加豐盈。
新華社沈陽2月13日電 題:馬路牙子上當(dāng)代表——環(huán)衛(wèi)工人莊艷的履職故事 新華社記者李錚 每到一個北方城市,莊艷都會“研究”馬路牙子,,仔細(xì)記錄路面的腐蝕程度
貴州省政協(xié)委員就鼓勵青年職工生育提出建議 多舉措提高生育二孩家庭福利保障 本報訊(記者李豐)“建議多措并舉提高生育二孩家庭的福利保障,,讓人口增長更加穩(wěn)定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