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7日電 題:記者蹲點手記:感受“戈壁明珠”嶄新容顏
新華社記者高晗 潘瑩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shù)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著名詩人艾青曾這樣贊美“戈壁明珠”新疆石河子。
這個春天,,記者來到軍墾新城石河子市蹲點采訪,,親身體會她的變化,感受她的嶄新容顏,。
城市綠化面積2580公頃,,公園綠地面積341公頃,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42%……8個主題公園分布石河子各處,,“公園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每天,92歲的老人何善德都坐著免費公交車來到休憩廣場,。他17歲就來到新疆,,后來成為第一代拖拉機手。這位老軍墾身體硬朗,、時尚樂觀,,透明的智能手機殼后夾著一張穿軍服、戴軍功章的照片,,那是他一生的驕傲,。
休憩廣場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跳舞的,、下象棋的、唱戲曲的,、放風箏的,、休憩養(yǎng)神的……偌大的廣場,豐富多彩,、動靜相宜,。
廣場的許多老人,都是行走的“故事會”,,他們充滿激情地向記者回憶當年艱苦奮斗,、種樹屯田的場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老人們對此有著極深的體認,。
位于茫茫戈壁灘的石河子,,如何染“綠”?“樹癡”王課德給出答案,。
1961年,,王課德從山東青島來到石河子從事綠化工作。沒有土,,他和戰(zhàn)友們開著解放牌大卡車去遠處拉來,;地太硬,用鐵鍬在“石板”上砸出一排排樹坑,;沒有水,,開溝、造渠……全年無休,。
“給我一片戈壁,,還世界一片綠洲?!避妷ㄈ擞米约旱暮顾椭腔?,實現(xiàn)了豪言壯志。
時至今日,,當?shù)厝藢溆泻苌畹母星?,樹與樹之間掛條晾衣繩都會遭到居民的批評和反對。
王課德說,,自己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種樹,。他甚至讓3個孩子也都從事植樹造林工作,“種樹是千年大計,,要一代代傳下去”,。
張飚(左一)與同事商量案情,。 新華社發(fā) “張飚是我們身邊的榜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輪臺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烏斯曼·巴拉提說